“爸,我回来了” 一句简单的话,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就在我写文章的此刻,内心依然会激动不已。
学生时代的我
出生在农村的我,上幼儿园那年是8岁,从一开始的哭闹到后来主动的上放学,都是爸爸走路陪着我。每天送我进了校园后,爸爸都会在大门口外某个角落里悄悄的观望着我,那种流露出父爱的眼神至今难以忘怀。
上了小学后,因为家距离学校很近,就在隔壁的村子,我就跟他说:“爸爸,以后不用送我了,我可以自己走,别的同学都是自己走的。” “你可以吗?”爸爸半信半疑的问我。“我可以呀” 我非常肯定的告诉他。于是第二天爸爸跟着我到家门口,我回头对他说:“爸爸回去吧”。当我再次回头时,看见爸爸在家门口朝着我的方向眺望着,那就是爸爸的爱。
“爸爸,我回来了” 这是我每次放学回到家的第一句话。上了高中后,因为要去县城住校,记得第一次入学时,是爸开着家里的三轮柴油车送的我。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这么远,送我到学校后,安排完一切,爸就回去了。望着他头也不回的背影,我能感受到他的万般不舍,而此时的我已经眼含热泪。
一个月后第一次回到家的那种兴奋难以言表,“爸,我回来了”,爸满眼堆积着笑容来迎接我,望着爸在厨房里忙碌的背影,那种幸福感充满了我整个身体。
顺利上了大学后,需要进市区,离家更远了,每次回到家的那句 “爸,我回来了” 已然成为我进家门的信号。妈妈的 “儿子回来了”,爸的 “回来了”,回馈给我满满的温暖。在迎接我回来的的眼神里,我看到了爸的满足与骄傲。每次在家门口等长途车的时候,爸妈都会陪着我站在马路边,我感受到了那种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渴盼,更是默默无闻的陪伴。
工作后的我
大学的最后阶段,我还在毕业论文答辩期,就找到了工作,周末又找了份家教。记得工作两个月后,我就第一时间买了手机,骑着自行车打的第一个电话就是家里。我兴奋地把工作和家教的事告诉了爸妈,我能感受到电话那边的他们跟我一样开心。最后只记得爸说了一句:“有空多回家啊,电话费贵,先挂了吧。” 现在想起这句话,依然会让此刻坐在电脑前的我热泪盈眶。
随着时间,我工作走南闯北,从川渝到云贵,最后再到北京工作至今。工作越来越忙,回家的时间就越来越少了,随着自己的见识经历的成长,那时年少轻狂的我也逐渐跟父母产生了隔阂,用后来的话讲就是代沟吧。每年只有十一和春节长假能回家,而那句 “爸,我回来了” 也显得那么无力与冷漠。
可父母一如从前那样,爸依然是那熟悉的背影,在厨房里忙东忙西,妈嘘寒问暖的关怀却让我有些抗拒。在家的日子里跟父母的交流也越来越少了,更多的是抱着手机,沉浸在网络的世界里。
在家呆了几天后,又要匆匆赶回北京,爸依然是帮我收拾了好多吃的,送我到楼下。在我开车离开那一刻,看到他不舍的眼神里,好像有好多话要说,从后视镜里依然能看见他在面向我远去的方向看着我,好像在说:“经常回来啊。” 此刻的我已然泪流不止……
如今的我
如今同样身为爸爸的我,深深体会到上学的 “弟弟” 每次回到家对我说“爸爸,我回来了”这句话的真正意义。对于父母来说,这简单的 “爸爸,我回来了” 却是满怀的期盼,是对儿女的安心,是大爱!我想,当年的我肯定也是给爸爸同样的感受,爱需要回馈!
就在今年五一前,我的大伯去世了,这让我体会到了亲情的珍贵。我想,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父母对子女的那份爱了,如果失去了,那就是真的失去了,再也找不回来了。有多少人想说那句 “爸,我回来了” 却永远没有机会了;又有多少人想喊一句爸妈,却永远也喊不出来了。
如今的我,每到周末都会开车回家,进门那句 “爸,我回来了” 的温暖又能感受到了。妈依然是 “儿子回来了”,爸也依然是 “回来了”。爸会用满桌子的饭菜来表达他的爱。除了正常的社交,我会放下手机,用更多的时间跟爸妈聊聊天,聊他们喜欢的话题,陪他们一起看喜欢的节目。
每次回北京,爸还会收拾很多吃的,陪我到楼下,只是在离开的那一刻,我多了一句:“爸,回去吧,我下周就回来了。” 我知道这句话能给他最大的安心和爱,爱需要这样的回馈!
以后的我
父爱如山,是无声的、是深沉的。更为内敛,更为含蓄,是一代一代的传承。同样身为爸爸的我们,需要用行动,身体力行,把人间这最珍贵的爱传承给我们的孩子。每个周末的往返,是我最幸福的时刻,好好珍惜当下所拥有的,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最富有的。
每一天我都会期盼着周末,期盼着喊出那句:
“爸,我回来了,父亲节快乐!”
关于16年运动、读书更多的分享,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搜索):木子读吧,等你哦!健一生身,读千卷书,行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