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儿子十岁生日,请了他的兄弟朋友到家里一起吃饭。
我倒了一杯酒,看他们在饭桌上眉飞色舞畅谈三国杀。
突然兴起,给孩子们说:你们都是十岁的小伙子了,今天可以尝下酒的味道了。
儿子端过酒杯,放在嘴边,浅浅的抿了一口,立刻放在桌上,吐着舌头说好辣好辣。
星星嘬了一下,也吐着舌头说好辣好辣。
孩子们喝了一大口水,然后问我:我们会不会晕啊?
2
孩子们自然没有晕,这天我也没有醉。
但作为成年人,我肯定有喝醉的经历。
我记忆中第一次喝醉,是读书的时候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那个时候应该是17岁。
开始工作后,喝得酩酊大醉就是常事了。
每每喝醉,就往往断片。这醉后的丑态囧样都是自己尽力的即兴表演,有没有越过底线、伤害了自己还是伤害了别人,都成了一本糊涂账。
到最后,留下了一点点记忆;至于那醉人的酒是什么味道,却根本记不得了。
3
现在回头去看,其实那一场场宿醉,好像并没有必须的理由。
但有些酒,却有必须喝的理由。
比如过年回家,和老妈一起做好菜后,自然得陪老爸喝一杯。
妈妈的菜,爸爸的酒;一家人在一起,这才叫过年。
4
过年的时候,在朋友圈看到好几篇写丑陋的中国酒桌文化的文章。
读完这些文章,你会觉得酒是个坏东西,因为一个个真实案例告诉你,喝酒喝死人了。
但往死里喝的,是人。
所以,到底是酒是坏东西,还是人不是东西呢?
5
我常住眉山,也就是东坡先生的老家。
东坡先生是喜欢喝酒的,先生对酒的态度都在这首诗里:
饮酒不醉最为高,见色不迷是英豪。世财不义切莫取,和气忍让气自消。
先生说饮酒不能醉,而他的老铁佛印却认为酒和色财气一起是四堵墙,跳进去就麻烦了:
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往墙里藏。谁能跳出墙垛外,不活百岁寿也长。
6
据说后来宋神宗和王安石同游,看到先生和佛印题在墙上的这两首诗,也表达了自己对酒色财气的观点。
王安石说酒以成礼:
世上无酒不成礼,人间无色路人稀。民为财富才发奋,国有朝气方生机。
王安石的神宗爸爸说酒可以帮助管理国家:
酒助礼乐社稷康,色育生灵重纲常。财足粮丰家国盛,气凝太极定阴阳。
你看这四个人位居不同,眼里心中的酒各有属性。
但酒摆在这四人面前时,静静的躺在酒具里,并没有什么不一样。
7
不知道你读过<金瓶梅>没有,里面开篇写了个四贪词,这四贪说的也是酒色财气,酒为四贪之首:
酒损精神破丧家,语言无状闹喧哗。疏亲慢友多由你,背义忘恩亦是他。切须戒,饮流霞。若能依此实无差。失却万事皆因此,今后逢宾只待茶。
金瓶梅里的西门大官人,是吃酒达人。
最后这大官人被小金莲就着烧酒吃了和尚药,把自己给爽死了,自然逃不了“破丧家”的结局。
如果西门庆同志不贪酒只待茶,兰陵笑笑生的故事又该怎么写呢?
8
德云社的相声,也讲过酒色财气。
老郭的定场诗总结说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下山猛虎,气是无烟火炮。
酒确实是药,古语有云︰“酒为百药之长”。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方书,里面就记载有多处以酒治病的方法。
那酒怎么又成了毒药呢?
9
我们看到的观点,未必就是正确的观点,不过是他们以为正确的观点而已。
就像对待酒的态度一样,每个人有不同的三观,酒在他的心中就有不同的看法。
所以,酒到底是什么,完全取决于喝酒的人。
因为佛说了,世间万物,都由心生。
10
佛还说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人这一辈子喝酒,好像也有三重境界;喝酒是酒,喝酒不是酒,喝酒还是酒。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尝一下酒,就会担心自己会不会晕,因为我们知道喝的酒是会醉人的,想的是后果。这叫喝酒是酒。
当我们步入社会,为工作应酬或者离愁别恨喝酒,然后酩酊大醉,最后连酒是什么味道都不记得了,看的是得失。这叫喝酒不是酒。
当我们已经成为一位历经沧桑白发斑斑的老人之后,儿孙一起回家过年时,年夜饭上,让孩子们陪着喝上几小杯,重的是亲情。这叫喝酒还是酒。
11
其实喝酒这事儿吧,不管你在哪一重,记住东坡先生说的饮酒不醉,你就到了最高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