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上帝不肯把胜利赐给我,我只好用撤退来躲避,并把这件事当成自己最后的人生目标。”
——阿德勒
看起来,这是一部讨论新型婚恋关系的日剧,
讨论主妇应该如何争取自己的工作利益和家庭地位,
讨论如何让两根平行线有交集,并在越过交集后紧密相依。
当我看完最后一集,却深深折服于剧名的翻译者,
清新甜美的女主遇上木讷刻板的男主,只为了探讨一件事:
逃避可耻吗?但,真的有用!
作为非常业余的影评人,我没有办法一一叙述篇中的情节,且由于不是资深的日剧粉,也没办法去扒开男女主演和创作团队背后的故事。
可我敢说,每一个你我,或多或少,都曾做过那个逃避的男主。
那么, 逃避,是不是真的可耻?
我有一个远亲的孩子,聪明伶俐,甚至有点狡猾调皮。在我眼里,他的确不能列入资质平平的行列,虽然学习成绩一直不太理想。
有一次,他妈妈跟我们说起他数学考试交了白卷。在场有一些同为父母的亲戚表示震惊,或者敷衍的认为孩子只是顽皮。
我当时脑海里闪回了阿德勒的那句话:既然上帝不肯把胜利赐给我,我只好用撤退来躲避。
事实果然验证:孩子对交白卷的解释是,我一个字也没有写,老师就不会给我✖️了。
看啊,即便是这么小的孩子,也懂得用躲避来掩盖自己的“无能”。
实际上,这躲避的背后,不是因为胆怯,不是因为羞涩,不是因为内敛。
逃避,是源于自我评价过低。(剧中女主描述男主:自尊心弱的人)
因为自我评价过低,所以不愿相信会得到认可,收获欣赏,赢得信任。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触,是因为我曾作为旁观者亲眼目睹。
我有一个非常优秀的表哥,或者说在20岁之前,他一直都是成人眼中的好孩子。
然而,高考的失利却让他从此过起了隐居的生活,我们在后来的10多年里再也没有见过他,
甚至连他的父母都很少与他交流。他也再没有参加工作,没有交过朋友,甚至也没有出门买过东西。
高考的失利到底有多少影响?我们当时把他所有的逃避归咎于此,而后来等我自己经历了高考,
我才明白他的心情:因为没有摘得那个皇冠顶上的珠宝,所以我连其他的部分都一并舍去了。
舍去了,不再尝试,你们也无法再窥探到我的无能和沮丧。
是不是和剧中的男主也有相似之处?只不过男主逃避的是可能来自异性的欣赏和爱慕。
于是,自己也不会爱上别人的!他(男主)是这么坚信的!
这么看来,逃避未必有多么可耻吧!
因为我们都感受到不安全、自卑所带来的压迫感,也感受过因为过分努力追求别人的肯定,而造成的不安。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不能不承认他的做法是正确的,聪明的。在他自定义的人生意义和生存规则里,存在的只有他所认同的‘私人智慧’,如果在这样的人生观中,有任何想法或理念在客观事实上呗别人否定时,他会不理别人的意见,并继续执行他原来的计划,没有人可以改变他。”
——阿德勒
平匡(男主)不就是这样对待实栗子(女主)的吗?无论跨越千百次的尝试,依然无法打破已经成型的“私人智慧”。
这私人智慧里,恰是包裹着“自我评价过低”。
难道,逃避真的有用吗?
正如男主角在后来的独白里说:“避开一个又一个麻烦,直到极限为止,一直逃避的话,走路和吃饭都会变得麻烦,连呼吸都变的麻烦,这样不就渐渐接近死亡了吗?”
也如后来剧中男女主角努力调整的关系系统一样,自我评价系统也是需要不断调整和清理的。
自我评价系统是个体对自我身心整体做出综合评价的机制。
自我评价的内容包括:外在的自我样貌,内在自我性格,以及他人眼中的自我形象三部分。
有时候我们会片面坚信自我,表现地自夸自恋;有时候则是过分看重外在评价,尤其是负面,显得过于悲观自卑;有时候则能正视自我,辨别看待外界评价,给自我一个中正的评价。
实际上,正是在这样的清理和切换的过程中,我们慢慢克服了自卑情结,也克服了由自卑而延伸出的优越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