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励志作家咪蒙的《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后,我感觉有写一点什么的必要。于是,我就写了一点。
咪蒙说:这个世界是功利的,你的价值决定了你的人脉。不要试图去讨好谁,当你一无是处时,谁都不会理你。也不要去恨谁,没有谁值得你去恨。与其把时间花在那些不值得的人身上,还不好把自己变得更强大。
是的,你就应该停止内耗,把时间放在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事上。人生这么短,让自己变得好才是硬道理。
《拒绝无效社交》这本书上说,社交其本质就是利益交换,只有你对别人有利用价值,别人才会和你交往,这就是社会现实。
因为有资本,你才有可以与人谈判的底气,反之,没有人会在乎你,重视你。
荀子说“人心好利,其善伪也。”
永远都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盲目的去讲“义气",给人去出头,那都是愚蠢的。
西汉汉景帝时,晃错向景帝提出了削藩的建议,晃错的父亲对晃错说:“这是他们刘家的家事,你为什么要蹚这踏浑水,你会害死我们全家的。”果然,吴王刘濞造反,理由是诛晃错,清君侧。面对来势凶凶的叛军,汉景帝也没办法,怎么办?牺牲晃错呗!
晃错为汉景帝出谋划策,是一个一心只为大汉的忠臣。但在汉景帝眼里,他只不过是一件可有可无的物件,只要能保住江山,牺牲他也无所谓。
所以说,利益才是决定人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不要盲目地去讨好人,去纠正别人的错误。做一些费力又不讨好的无用功,提升自己才是重中之重。
在这个功利的世界里,要看得懂利害关系。其中汉初陈平的故事就值得借鉴。
刘邦在晚年时,生怕自己死后,樊哙会对戚姬不利,于是派陈平去杀樊哙。陈平见到樊哙后没有立即杀他,而是把他邦住押往长安。半路中听说刘邦就死了,到长安会交给了吕后处理。
因为陈平知道,杀樊哙,得罪了吕后,不杀樊哙,得罪了刘邦。由于他两方都得罪不起,所以只好把樊哙押回长安啦。
做人就应该像陈平,时时刻刻要懂得保护自己。要看得清利害关系,不要盲目地讲“义气”。面对别人的无理要求时,要懂得适当地拒绝。
咪蒙在《致贱人,我凭什么帮你》一文中,明确指出自己不去帮那些人。因为没必要,因为他们不配,就算拿道德绑架来威胁,也没有什么用,我不吃你这一套。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必须要爱自己,必须要时刻替自己着想。不要因为别人的三言两语而改变了自己的初衷,也不要和别人走得太近,有时间,多提升一下自己。因为只有自己强大了才会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