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到这样两句话:车水马龙才是岁月静好,熙熙攘攘预示盛世太平。
这不又到快过年了,本来这个丑牛年也应该像其他年一样那么让人期盼,因为这是咱中国人以及世界华人最看重的节日,否则,也不会有春运期间,成千上万甚至上亿人的大流动,为的都是回家看看,图个喜庆团圆。
不料去年不期而遇的黑天鹅事件一时乱了人类的阵脚,延续到今年,疫情虽没有那么疯狂肆虐,但各地的散发以及外来输入也够让人闹心的。
往年过了腊八,按照老习惯就一天比一天年味浓了,采购吃喝穿戴的,准备对联福贴的人们会一波波涌向各级市场。飞机场,火车站,汽车站每天穿流不息的旅客南来北往,目的地都是那个暖暖的家……
疫情让年就变成了另外一种模样,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
想起老一辈当家的那个时代的年,虽说物质不那么丰富,没有电子产品,少有大鱼大肉,没有自驾小车,可大家依然在过年前也要各种采买,为的同样是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年夜饭。除夕贴对联、包饺子,蒸年馍,准备鞭炮,大人不停的忙,小孩各种的窜,年带来的不仅有好吃好喝,还代表着吉庆年丰,人们精神的享受那是从里往外的溢,一句话:忙并快乐着。
后来慢慢就发展演变成现代年,社会发展时代进步,打电话、发微信,视频拜年,距离不再是阻隔亲情的障碍,各种隔空成了时髦又实惠的代名词,办年货几乎由快递代劳了。一时生活简约了不少。
疫情影响了大家的热情,有相当一部分原计划回老家过年的人,改变主意,响应政府号召,减少流动,就地过年。各个驿站门里门外成堆的货物挤兑了商场和集贸市场的买卖。
忆往昔看今朝,年没变,但形式变了,味儿变了,不管什么原因理由,总感到年味是越来越淡了,形式上也不那么大张旗鼓了,变的踏实低调了。
说心里话,我还是喜欢留恋曾经的那些烟火气十足的年,可能是因为流年的过往里有太多的记忆,潜意识里总忘不掉的那些人、那些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