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知道余光中是那首著名的诗歌《乡愁》。当最近读了他写的《自豪与自幸——我的国文启蒙》一文之后,终于明白为什么他能够写出如此哀婉的诗句了,原来他有着深厚的国学根基呀。从他的这篇文章中,我得出以下几点启示,也对孩子的国学启蒙有了新的认识。
一、应及早打下国学基础。
余光中认为“一个人的中文根柢必须深固于中学时代。若是等到大学才来补救,就太晚了。”他庆幸自己的中学时代在四川乡下度过,尽管贫于物质,却富于自然,裕于时光,才得以亲近山水,且涵泳中国文学。余光中求学中还遇到了好的国文老师和英文老师,他的中文和英文底子,都是在中学期间打结实的。
现在成年之后特别有体会,小时候学过、背过的内容记忆深刻,像刀刻在石头上;等到三十多岁,身处工作、家庭,养家育儿的重压下,天天像只蜗牛背负沉重的包袱,再想记点、学点东西太难了。所以儿童的国学启蒙得尽早下手,抓住他们的记忆黄金期,老祖宗留下的精神财富值得代代传承,孩子们学了会受益终生。
二、不能完全依赖课堂,重视家庭环境的熏陶。
余光中在文中写道,“国文班上,限于课本,所读毕竟有限,课外研修的师承则来自家庭。”“每晚就着摇曳的桐油灯光,一遍又一遍,有时低回,有时高亢,我习诵着这些古文,忘情地赞叹骈文的工整典丽,散文的开阖自如。这样的反复吟咏,潜心体会,对于真正进入古人的感情,去呼吸历史,涵泳文化,最为深刻、委婉。日后我在诗文之中展现的古典风格,正以桐油灯下的夜读为其源头。”
课堂的时间毕竟有限,功夫还得花在课外。上学期给孩子在幼儿园里报了国学的兴趣班,每周一次课,一次一个小时,实指望能学点东西,结果是大跌眼镜,收效甚微。只好在家自己来,早上、晚上用手机给孩子播放一会儿唐诗,睡前亲子共读一段《声律启蒙》,有时候孩子玩玩具时播放《三字经》、《弟子规》,上学路上你一句我一句的来个唐诗接龙,力求把国学启蒙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三、古典文学与市井小说并重,外界的诱惑越少越好。
他认为,身为中国人而不识关公、包公、武松、薛仁贵、孙悟空、林黛玉,是不可思议的。如果说庄、骚、李、杜、韩、柳、苏是古典之葩,则西游、水浒、三国、红楼正是民俗之根,有如圆规,缺其一脚必难成其圆。
余光中回忆,那一代的中学生,没有电视,也难看到电影,甚至广播也不普及。一位穷乡僻壤的少年要享受故事,最方便的方式就是读旧小说。这一点,我家娃爸深有体会。他读大学期间,没买电脑前,有了空闲时间就泡图书馆,一呆就是一天,读了很多非本专业的闲书。等到买了电脑之后,再也没有去过图书馆,有空就在宿舍里打游戏了。孩子有一段时间沉迷于动画片,对绘本就失去了阅读的兴趣。
身处都市中,“乱花渐欲迷人眼”,得保持一定的清醒。电脑、网络打开一扇窗,同时关上了迈出去的门,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我们一定要给自己、给孩子留出品读经典的时间、空间,时刻注意抵制电视、手机、网络无处不在的诱惑。
最后以余光中文末的一句话结尾,“以身为中国人自豪,更以能使用中文为幸”,我们培养孩子也应如此。
��作者:涵好有你,文科硕士,四岁宝妈,更多原创内容愿与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