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子路问孔子管理之道。孔子说,管理者要走在民众的前面,成为民众的楷模,并且要让民众有事情可做,让人民去劳动。
管理者想要做得更好,就要无倦,不能按照慢性思路做事情。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孔子给了3个建议。①第一个建议是“先有司”。“有司”就是有重任在身。“先有司”是指要先给基层的工作人员做表率。
②第二个建议是“赦小过”,即不要求全责备。
③“举贤才”:识别人才,一则“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二则“举尔所知”,举荐你所知道的人才。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每天都能拿到反馈,都能获得成就感,都能得到奖励,那可能我们做的只是简单重复的事情。重大的成绩,都需要长久的积累,正所谓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之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教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孔子为什么对于“言必信行必果”并不是那么看重?也就是“信”和“通达”哪个更重要?
我们应该做到通权达变。当出现变化时,要能够快速地做出反应,立即协商,找到一个更恰当的解决方案,不至于让大家的利益受到更大的损失。“通权达变”的核心不是“信”,而是“易”。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跟小人衡量自己价值的出发点不同。君子的价值来自内在,是舒泰的;小人的价值是来自外在的,是波动不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