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惊悉李子勋老师离开了人世,心中一直说不出的压抑。我没有哭,因为那感觉不是悲恸,也没有伤心欲绝,只是莫可名状的失落和沉重。
他是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栏目的客座嘉宾,是中国大众心理学的启蒙老师。对于我来说,杨凤池和李子勋老师,是我青春迷茫时的灯塔,他们让我渐渐明白,一切看似不同常态的想法和行为都是有原因的;更是让我在少年时代开始萌生渴望,渴望去触碰和探索自己的内心。尤其是李子勋老师,永远面含微笑,风度儒雅,目光温柔而又坚定。
(写到这里,我已经是边写边哭,看不清楚屏幕了…)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难过,为什么会哭,为什么想为他写下一篇文字,明明他是一个与我生活毫不相干的人,最起码,他永远不可能知道我的存在,而我,也仅仅只是看过他的节目而已。
节目中的那些人与我无关,他们的问题和迷惑也与我无关。但那些看似与我无关的个案,讲述和疗愈的过程无数次直叩我的内心,我记不清多少次被击中而泪如雨下。随着那些求助者的问题得到解决,我的内心也会获得不同程度的体验和成长。也让开始尝试着了解自己,尝试着接纳自己,尝试着原谅自己。也我渐渐看清,别人的问题,其实不是我的过错;那些看似的死结,也并非永生难解。
我依稀记得他说的一段话,记不太清,但对我的影响深远,大体是:“成功与失落都可以拿童年说事, 但对童年境遇不同的态度造就不同的人生。”的确,我们没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更无力去左右他们的行为。在我们还只能靠依附生存的年纪里,只有选择被动地接受。
但人生的路却很长,成长也是不断选择和适应的过程,起点无法改变,但岔路可以选择。如果你把那些血泪的经历当做一个沉重负担,那只会背着包袱越走越重,直至被压倒、累垮,甚至临死前还在一直怨,为何命运如此不公。
对于每个人来说,过去的只是一种人生经历,而不是一种负担。生命只有一次,就因为曾经痛苦过,那就要痛苦着过一生?这太对不起自己。
生命中没有多余的东西,经历过的都是你的资源,就看你内心的力量是否强大,用何种态度去对待这些过往。
写到这里,我好像有点知道自己为什么会为他的离去而心情沉重了。在最脆弱的年纪,周遭却没有一丝同情和理解的那些岁月里,他的那些节目曾给过我力量。对于给予过自己力量的人,他们的离去,就像是会把自己一点一点地掏空。
擦干眼泪,坚定地向前走吧!
每一天都是平常的,每一天又都是特别的,今天也不例外。30000个这样的日子累加起来,这就是我的生命。
写得有点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