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六年,我有幸成为了哲思的编委,从十一月到现在的一个多月里,拿出手机的第一件事不是打开微信,而是打开简书。
记得刚成为哲思编辑的时候,刚好被学校公派去英国交换,每天只能在深夜和主编交流,处理稿件的速度也很慢,渐渐地,仿佛打开简书审稿已经不是一种任务,而变成了一种习惯。
如何才能被哲思收录
回想起作为哲思编辑的一个多月里,我做的最多的一件事竟然是,拒稿。
哲思作为过稿率最低的专题之一,有时候一晚上下来几乎收不了几篇稿,每天都有人问我:
·为什么会被拒稿?
其实,有时候稿件被拒,并不是因为作品的质量不高或是观点不被编辑欣赏,而是稿件真的不符合专题的收录要求。哲思收入以哲学思辨(中西方哲学作品及作者本人的深度思考体现)为基础的各类题材作品,及国学古汉语文字和文章解读方向的作品。有时即便文章深度和文笔有所欠缺,但只要是关于哲学方面的思考,我和主编也都会尽量收录。
在这个传统文化日渐式微的时代,在这个越来越多人喜欢干货的时代,哲思希望能给每一个坚持传统文化,坚持哲学思考的人一个机会,一个平台。
另外,出现文章带有公众号宣传,图片带有宣传水印,或是文章非原创,带有敏感词汇,以及严重题文不符等问题的也是不符合文章收录等基本要求的。
·有的作者会发问,被拒稿是否是因为观点不被编辑欣赏?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我深以为然,哲学始于怀疑。
哲学正是在不断批判和怀疑中前进着,如果没有各种观点的交汇,就不会有哲学的发展,既然专题名为哲思,那么就欢迎各种深度思考的观点百家争鸣。我自上大学以来,做校园网站的主编已有两年,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编辑,是能够成就一位好的作者,而给每一位愿意思考的作者一个平台,是哲思的初衷,也是哲思一直努力的方向。
我在审稿过程中经常会收到各型各色的文章,有时看到文章尚可但实在不符合哲思要求的,我常会私信作者,并建议投至更适合的专题,拒稿的文章我也常常会点赞和打赏,也时常会有拒稿作者来对我说,谢谢,没想到还会有回复。有时简信太多无法一一回复,但你们的每一句感谢我都阅读过,在此也想对每位一直支持着哲思的朋友说一声,谢谢你们。
而什么是哲学?
关于哲学是什么,很多哲学家终其一生都未能给出答案。
很多作者跟我交流时说,哲学不应该有所局限,任何方面的作品都可以是哲学的体现。
是的,我非常同意这样的观点,哲学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哲学的根源始终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它并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空中楼阁,而是匍匐在地的大地之歌。哲学可以是任何领域的升华,中文、历史、物理、数学、经济、政治等等,每一个领域都有他们自己的哲学。
可是,并非每一种思考就是哲学,哲学是升华,是深度的思考,是对根本问题的探寻,是对宇宙本源的探索,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思索,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对精神世界提升的渴望,是人类终其一生所追寻的安生立命之所,哲思希望给读者一个关于生活,却又不生活的专题,真正哲思,不仅仅是思考和感悟而已,这也是哲思的意义所在。
为什么要选择哲思
我从2016年九月来到简书,至今三个月整,第一篇文章便是投的哲思,我还算幸运,首文便被推至首页,阅读量到达1.3W+,至此以后我又陆续开始在哲思写作,有的文章会被收录,有的文章会被拒,我自认并不是一个高产的作者,时常都是心血来潮才乱题一笔,而且十分喜欢删文。我想我也不是个适合做编辑的人,我不常与读者互动,从不互粉,从不在群里分享自己的文章,也没有想过写出什么爆文或者成为签约作者之类的,成为哲思副主编的一个月里,我微信常交流的简书好友里,也仅有主编一人。
我经常会思考,我来到哲思的目的是什么,我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我很喜欢博尔赫斯的一句话,“我写作,不是为了名声,也不是为了特定的读者,我写作,是为了时光的流逝使我安心。”或许,而这也正是我选择哲思的原因,哲思的文章或许没有很高的阅读量,但却常常有一些深度思考的好文,哲思收录的文章或许不多,但却有不少能让我获益良多。
其实,之所以选择哲思,也是因为我自己也是哲学系的学生。说起哲学系的学生,很多人脑海里都会立刻浮现出在图书馆里的学霸,说来惭愧,我实在是一个非典型的哲学系学生,我喜欢旅行,喜欢美食,喜欢武侠小说,我对手帐的热爱绝对超过读《理想国》,我对化妆品的了解绝对大于对黑格尔。在哲思做编辑的一个月,时常有人叫我老师,向我来请教问题,其实每次心里都打着鼓,怕才疏学浅的自己无法给读者一次满意的交流,而幸运的是和读者探讨问题时,更多是收获,是愉快的体验。
至今哲思收录的文章只有四千六百多篇,哲思并不追求稿件的数量,而更重视给读者的感受,希望选取真正有思想,能够给大家带来收获的文章,精益求精,这是哲思的态度,也是哲思的坚持。前两天和主编做了一期哲思的推荐作者,一篇文章写下来,我更多的是感动,我想对那些坚持在哲思写作的作者说,也许在这个匆忙的年代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坐下来读一读《道德经》,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去钻研《理念论》,也许你们写的文章很难收获超高的阅读量和点赞数,很难成为一篇爆文,感谢你们依然愿意用心拭去浮华,将最真挚的想法和最真诚的作品奉献给读者。
家总要成,钱总要挣,奔走红尘,莫忘曾是书生。
为什么我依然坚持哲学
有人说,哲学不同于其他学科,也不类众妙毕备、受人尊敬的科学,它似乎不能有所创进,因为你起于困惑,而止于窦疑。
如果说科学像一座万仞之山,历代科学家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发现新的世界,那么哲学更像一座座孤峰,历代哲学家却是在不断的怀疑中思考前进。哲学并不能像科学那样教会我们一门技术,给我们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它却能给人以智慧,予人以去启迪,让我们用不一样的思维去看待、经营我们的生活。哲学看似无用,实则有长远之大用。我始终认为哲学是源于生活的,世间万物的一切规律都是归于简单而非复杂。生活中的任何一物都是哲学,万物皆含情,皆有道。
有位老师曾说,尽管哲学的特点是让我们如坠迷宫,思无止境,但之所以要学习哲学,是因为在促进我们独立思考能力的方面没有可与之媲美者。
所有哲学系的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接受者学校的考验,社会的质疑,他们一定会被问及的一个问题就是:你以后打算怎么找工作?是的有极少数哲学系的学生毕业后能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成为哲学家的更是少之又少。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我们班最初入学时有39人,三个人选择了复读,十个人选择了转专业,剩下的大多数人也不少人迷茫着。但即便在这个哲学日渐式微的年代,仍有那么一群人,即便被人嘲笑成疯子也继续疯狂着,即便身无长物也愿倾尽所有投入到学术研究中。
这世间总有风雪,亦有人万死不辞。
2017,哲思,我们认识一年了,你陪伴我从十九岁走到二十岁,陪伴我从岳麓书院走向遥远的英国。
2017,我用北京时间和你再度重逢。
哲思,认识你很高兴。
关注哲思的每一位朋友,认识你们很高兴。
从建立初到三十七万,因为有你们的思考,哲思才能成为思想的瑶池。因为有你们的关注,哲思才能走进更多人的视线。
希望新的一年里,你们依旧在这里
希望新的一年里,能遇到更多的你
2017,我不想仅仅做哲思的编辑,
我更愿做你们文章的第一个读者,
与你,
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