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至2018这四十年,是我们国家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四十年,是70后、80后奋发有为昂扬奋进的四十年,也是中国流行音乐大繁荣的四十年。
四十年弹指一挥,白驹过隙。四十年我们奋斗、相爱,在音乐的陪伴中,从懵懂少年,青春勃发,踏进中年大叔大婶的门槛。
伴随着这些年度歌曲优美的旋律,仿佛时光倒流,透过音乐窥到了时代的风貌。
一、封闭导致落后
八十年代及九十年代初的歌曲,港台占据统治地位。光阴的故事、万里长城永不倒、一剪梅、涛声依旧、粉红色的夏天、男儿当自强、祝你一路顺风等家喻户晓,唱遍街巷的歌曲都来自港台。
由此可见,大陆前期多年封闭,流行音乐创作进入寒冬,只产生了妈妈的吻、小草等歌曲,流行乐坛港台味十足。
所幸,一片萧条之中,1986年“一无所有”横空出世,崔健叛逆桀骜的台风,沙哑不羁的嗓音,如号角,吹响了时代巨变的高歌。
二、经济基础决定流行音乐风貌
经过八十年代试探性开放,九十年代及千禧年初,大陆经济突飞猛进。流行音乐创作经过多年蛰伏,也厚积薄发,呈现繁荣局面。
这一时期,大陆流行音乐多种流派百花齐放,出现了同桌的你、爱的奉献、常回家看看、好汉歌、春天的故事、亚洲雄风等经典,校园民谣、经典抒情、江湖风、主旋律争相辉映,凸现欣欣向荣的时代面貌。
这一时期港台音乐依旧靓丽,但已是强弩之末,最后的辉煌,仅留下super star、痴心绝对等传唱度较高的歌曲。
三、网络繁盛造就流行音乐新业态
千禧年之后,大陆互联网高速发展,实现弯道超车。二马一任,将大陆互联网数字工业部分领域推向世界领先地位。
流行音乐制作传播方式,也由传统的唱片模式向网络化转变,音乐创作草根化,出现了老男孩、成都、我的歌声里等发端于网络的著名歌曲。
四、流行音乐品质呈下降趋势
四十年来,流行音乐在品质上走的是一条下降曲线。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唱片业占统治地位。罗大佑、李宗盛等大师级的音乐人、高素质的制作团队,千挑万选的杰出歌手,造就了高品质的流行音乐。
网络化带来流行音乐创作的繁盛,但同时也摧毁了传统唱片业基础,导致音乐总体制作水平下降,出现经典难求的尴尬现状。新时代流行歌曲在旋律辨识度、歌词艺术性、演唱技巧水平等方面较上个世纪经典歌曲逊色不少。
音乐融入生活,时光积淀经典,多年以后再回首,中国流行音乐也许是另一番风光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