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与邓颖超(传奇而又浪漫的灵魂伴侣)
少年,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青年,他为中华之明天而努力。中年,他为中华之地位而拼搏。老年,他为中华之腾飞而奉献所有。
周恩来总理,这个伟人的一生就如《后出师表》中诸葛亮所说的“鞠躬尽瘁”一般,他为这个国家奉献出了自己的所有,他的一生是一个传奇,而他的爱情也是如此,也如同一个传奇一般。
周总理与他的妻子邓颖超,是一对传奇而又浪漫的灵魂伴侣。他们之间是战友,他们之间是同志,他们之间更是夫妻。他与她是生死不渝的革命伴侣。
在最初的时候,周总理是有一个女友的,但是后来,这位女士的思想发生了变化。想只研究学问,不在过问政治。但是周总理在那时候已经是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他认为他的终身伴侣,应该是在他的革命道路中携手共进,可以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人。因此,他与这位女士分了手。
他与她的爱情是简单的。
那个时代,没有鲜花,没有钻戒,但牵了手就是一辈子,一不小心就到了白头。
他们之间有些共同的信念,有着共同的理想,他们走到了一起。
他们之间从来都是少聚多散,1925年8月8日他们在广州结婚。没有掌声,没有仪式,也没有亲朋。有的只是他们之间温馨而又美好的爱情。新婚之夜第二天,周恩来便走了,他当时正在指挥省行大罢工。
他们共同走过万里长征,共同经历白色恐怖,共同走过一生
他与她的爱情是浪漫的。
周:你的信,太过官方,都不说想我。
邓:总理是大忙人,那有时间来想我。
周:闲人怎么知道,忙人多想闲人。
周:望你珍摄,吻你万千。
邓:情长知短,还吻你万千。
我这一生都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唯有你,让我希望有来生。——周恩来
邓颖超曾说:“和爱的人走到哪,哪里都是家。”
结婚十几年,数十年之后依然情书不绝,
书信里的情话和家常,
照见了他们半个多世纪的
深情、绵长与沉静……
他们之间最大的遗憾应该就是没有孩子吧。
第一次怀孕时,为了工作,邓颖超放弃了这个孩子。更悲痛的是第二次怀孕,邓颖超在产房里煎熬了三天,最后医生不得不用产钳,却导致孩子头颅受伤,生下来就夭折了。从此,邓颖超便再也没有了孩子。
再美的爱情,大概也是有遗憾的吧。
1976年1月8日上午,周总理去世。
从去世之日到追悼会结束,邓颖超每天都在丈夫遗体上放置一个新花圈。上面写道:
“悼念恩来战友——小超哀献!”
丈夫去世后,邓颖超独自走过了最后的岁月。她继续为国家而奉献。但是,她对丈夫的爱,却并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减少。
她在1988年4月写下的回忆文章《从西花厅海棠忆起》,其中饱含深情地表达了对丈夫周恩来的思念和深爱,她面对满园旧物,睹物思人,写道:
“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12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
他们之间从校服到婚纱,从青丝到白发。走晚了他们美丽而又浪漫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