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假期,我和几十个即将步入高二的孩子们一起读书。我们选择共同阅读的书籍是胡立根老师“中国智慧”系列的三本书。大家约定每天读书中“一课”的内容,并每天写不少于300字的读后感。我下个学期要到高一上课,没办法跟高二这群爱读书的孩子们一起在课堂上共同学习语文了,但我们通过简书建立了一个新的“课堂”,希望在这里能够看到孩子们读书的痕迹,看到每个孩子在书籍文字的海洋里尽情遨游的优美姿态。
今天我读了书中的第1课《天人合一:与自然相生相融的境界追求》。
胡立根老师说,天人合一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最伟大的精神财富之一。如他所言,钱穆先生在《天人合一论》中明确指出“中国文化对世界人类未来求生存之贡献,主要亦即在此。”钱穆先生写《天人合一论》时“已年老体衰,思维迟钝,无力对此大体悟再作阐发,惟待后来者之继起努力。”胡老师的这一堂国学课,对“天人合一”作了非常细致的阐发和梳理,为同学们深入系统地学习国学开了一个特别大气又特别好的头。
老子认为,宇宙间有四大——道、天、地、人。我们的祖先在理解自我,理解自然,理解自我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产生并发展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我们的文学、建筑、医学、天文、生活、政治、历史都受到天人合一观念影响,我们的情感、思维、认知、审美都刻上了天人合一观念的烙印。天人同源,天人同构,天人同性,天人同归,人与自然的命运始终紧紧环扣在一起。
而在西方人的眼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则是分开、分离,乃至对抗的。人之上有神明,自然不是属于人类,而是属于神的世界的一部分。西方文化中,天命与人生都各有所归。《荷马史诗》中的战神阿喀琉斯即使在冥河水中浸泡过身体,也没有办法练就刀枪不入的脚踝。索福克勒斯笔下的俄狄浦斯无法摆脱杀父娶母的命运,他从小被安排的命运和他对抗命运安排的故事,恰恰使他深深陷入了命运的安排之中……类似的西方故事,让我们不由得思考命运与人生的冲突、人与自然的冲突、英雄与神的冲突。为何每个人都注定要死亡呢?这一切的答案都来自于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每个人的命运都是众神在其背后操纵的,这也是我们理解西方人如何看待人与外在世界关系问题的核心所在。
但在东方,不论是“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还是“青山埋忠骨”都告诉我们,受天人合一观念影响甚大的中华民族眼里,流露出了一种不忧亦不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