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家庭氛围,一样的父母教育,养育出来的孩子一样吗?
答案是否定的。
不得不承认,尽管对孩子采用相同的教育方法、教育环境,要求、标准不相上下,而孩子的差距仍有可能千差万别。
1
学校有一对兄妹,姐姐上五年级,弟弟上四年级。父母对孩子教育相当用心。弟弟在班级中名列前茅,爱好读书,各类图书都会涉猎,谈起来头头是道,为人谦虚,学习踏实,是同学们的榜样。姐姐比弟弟大一岁,一到四年级时学习也还不错,踏实认真。然而,到了五年级,学习出现大反转:不但经常完不成作业,还欺骗老师和家长,批评教育多次不见悔改。
我对姐弟俩的家长比较了解。父母非常负责,对孩子要求也很严格。为让孩子爱上读书,全家与孩子一起看书,做到言传身教。
2
为什么同一个父母,同样的教育,孩子的表现却千差万别?
首先,孩子的差异是多方面的。有内因,也有外因。遗传、性格、教育、朋友、社会环境等都会对孩子的能力及性格品行产生多方面原因。
其次,每个孩子看待事物、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各不相同。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其著作《自卑与超越》中说到:“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并不来自于事实本身,而来自与他对事物所产生的主观看法。“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和老师及他人的认可。正常情况下,孩子会通过对社会有益的正确的方式去获得别人的肯定。如上课认真听课以获得老师关注。而当一部分孩子无法通过这样的途径获得认可时,他会重新思考其他途径让别人关注自己。上文中的姐姐和弟弟,弟弟通过优异的成绩、突出的表现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对自己的认可,而姐姐在学习的前几年,也许也在努力获得父母的认可,然而,在一次次努力中,她得出了错误的结论:她无法超越自己的弟弟,她无法通过学习获得父母的肯定。她的内心没有了勇气,又加之老师、家长无休止的批评、指责和对比,事情开始越来越遭。
3
那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很明显惩罚是没有用的。我不反对适当情况下要对孩子进行惩罚。但如果惩罚的效果微乎其微,那一次次更为变本加厉的惩罚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胆怯,因为害怕而不停的撒谎,因为管不住自己而不停的恐慌,适得其反。
模板化的教育方式自然也不行。多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以优代劣,先培养孩子的勇气,再培养孩子的兴趣。或许孩子缺少的不是能力,而是一个完美兄妹阴影之下奋起的勇气。
教育需要耐心,这耐心需要长期的时间积淀才有效果,努力两天就希望看到成效,这终究是不切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