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 诊
张某某,男,30岁
二日来身热不甚,但咳,痰吐不多,口微渴而苔薄白,病已两天,本属风热侵犯于卫,肺失宣降,应服桑菊饮治之。但误服桂枝汤一剂,并饮红糖生姜水取汗。
今晨身热颇壮,体温39.7℃,咽红肿痛,且有自腐,咳嗽,痰中带血,胸宇刺痛,头痛日干,渴饮思凉。
两脉弦滑且数,舌绛干裂,心烦,昨夜不能入睡,今晨神志不清,大有神昏谵语之势。
本为风热犯卫,肺失清肃,前医错认为风寒犯表,以辛温之剂,发汗解表,孰不知汗为心液,误汗伤阴。况本为热邪,而又用辛热之品,势必促其温热内陷,神昏谵语。急以宣气热兼以疏卫,凉营分以开神明之法。此风温化热,逆传心包,防其增重。
处方
蝉衣3克,僵蚕6克,连翘12克,银花12克
杏仁9克,片姜黄6克,竹茹9克,菖蒲9克
鲜茅芦根各30克,生石膏24克
一付,水煎服
二 诊
药后身热渐退,体温39.1℃,神志较清,咽红肿痛皆减,干咳,痰中血渍来见,昨夜已得安睡。昨进疏卫凉营之剂,今日神苏热减,病势好转。
再以前方加减为治。
处
方
前胡3克,僵蚕6克,蝉衣3克,连翘9克
银花12克,姜黄6克,知母6克,生石膏15克
焦三仙各9克,鲜茅芦根各30克
二付,水煎服
三 诊
身热退净,体温37.2℃,咽红肿痛已止,咳嗽已徽,夜寐较安,大便通而小溲短少,舌白苔厚腻,质略红,两脉弦滑皆细,数象已无。
温邪误汗以后,阴分已伤,前服清热凉营之剂,病势大减。再以清气热、肃降化痰之法。
处方
生紫菀3克,前胡3克,杏仁6克,川贝6克
黄芩6克,鲜茅芦根各30克,焦三仙各9克
三付
四 诊
病已基本痊愈,仍有一二声咳嗽,原方继进三付,再休息一周,忌荤腥甜黏之味即愈。
按 语
此为风温误治案。本属风温袭肺,若投辛凉轻剂桑菊饮轻清宣透即愈。医者误作风寒,用桂枝汤并姜汤发其汗。汗虽出而阴益伤,热益重,咽肿白腐,神识将昏矣。温病忌汗,犯其禁必祸不旋踵。此时病机虽属邪陷心包,而论治法则不可骤用寒凉。
宜仿叶天士透热转气之法,透邪外出,则不致内闭生息。故用以疏调气机见长的升降散,合银翘透邪于外,杏仁宣肺于上,菖蒲开窍于中,茅芦根分消于下,三焦通畅,内外和调,内陷之温邪外泄有路,故药后即见转机。
此透热转气之法,与单执寒凉以疗热病者迥异。若一见神昏,便投三宝之类,则恐寒凉闭郁气机,内陷之邪更难外透矣。
赵师常言,叶氏透热转气之法乃温病第一要法,适用于卫气营血各个阶段,其奥义就在于给邪气以出路。本案的治疗正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