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在POC规则正式试运行后,各类关于简书钻的文章、评论和动态排名引来了各类人群的议论,本文观察了各种声音,写下以下文字,希望能给大家带去一些思考。
变革
这个时代有不变的东西吗?许久以前,不知哪位名人说,这个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这个标题党的水平应该给满分,它成功的刺激了我们的各类传感神经,但说到底,不就是,这个时代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吗?各类技术的变革带来了各种主体利益的迁移,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对螺旋的矛盾体是社会产生一次又一次变革的底层逻辑。
我们不去看三次工业革命对于时代的改变,你有多久没有看到街上拖着蜂窝煤的师傅了?多久没有看到小区边弹棉花的大娘了?多久没有看到租书屋、租碟铺的影子了?又有多久没有使用过现金了呢?技术的变革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模式,用无形的橡皮擦将落后生产力催生的职业和行业从时代的卷轴上擦除,技术是旧时代的摧毁者吗?还是新时代开启的动力源?我想,在这个顺应潮流者昌,不勤于思变者亡的大环境下,答案是肯定的。
区块链背后的逻辑隐含着的是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有很多先行者抱着改变生产关系的初衷已经走了很远,放下其是否能够真正改变目前的生产关系不提,一种新技术的诞生或多或少会对目前各行各业的财富转移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
目前这种新型的生产关系可能还不足以适应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以简书为例,已经有很多曾经的土著作者对目前看似不公平的现状发出了各类的声音。实际上,在早期变革之路上,更糟糕的印记还远不如此。但是,鲁迅笔下的路就这么被先行者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出来了。
相对论
一切静止都是相对的,而当许久以前,人类的认知能力还停留在极低的水平时,他们并不自知,认知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人们口中的幸福是什么?当你晚饭只有一个馒头时,你认为,能再吃一个馒头填饱肚子是幸福的;当你吃上了米饭和一桌小菜时,你认为要是再有一盘红烧肉是幸福的;而当你可以去超市想吃什么就买什么的时候,你却突然接到一个发小的电话,邀请你去他的别墅参观时,幸福却早已烟消云散。我们口中的单纯的幸福最后变成了比别人幸福。
我们曾经在简书中日日更文,把写作当做一种思想的记录,一种技能的提炼时,我们天天乐此不疲,有时收获到不经意的赞美时,我们会心一笑;有时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时,我们畅聊不歇,我们真心喜欢这种沉寂在写作里的愉悦。说文艺也好,说情怀也罢,这种状态持续了许久许久。
然而,简书钻来了,收益榜现了,看到别人并不一定带有文学水准的文章,却占据了收益榜单时,我们的心态却发生了变化。因为,所谓的公平给我们的感性砸下了重重的一锤,我们不再和曾经的自己对比,而将注意力转向了他人。我们要求自己的付出所带来的收益比别人高了,我们的内心对“幸福”的定义变成了“比别人幸福”。
简书的通证化改造带来了一定的生态繁荣,却也让曾经的默默写文的人发出了各种唏嘘和质疑。但是在技术变革和简书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自处呢?
下面我仍希望透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给出一些客观的建议:
简书的生存逻辑
一、互利共生才是共赢之路
在长时间的共生环境下,简书平台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商业不是慈善,情怀不能当饭吃,简书曾经以埃文·威廉姆斯的第三个孩子Medium为榜样,希望打造一个中国式的Medium。
Medium的商业模式很简单,拒绝广告,以所谓的“消费-生产”为闭环,即用户支付5美金的包月费用或者50美金的年费来解锁全部优质内容的阅读及收听权限,而将这些收益分摊到优质内容创作者的手里。
简书创始人林立曾经对Medium保有高度的敬仰之情,并以此模式孕育了简书,实际情况如何呢?抛开Medium的经营困境不提,单单因为本土市场的水土不服就将Medium的中式创新扼杀在了襁褓之内,短期的模仿红利并不能支撑一个高度理想主义的光环持续发光,于是简书走向了出版IP之路。简书与Medium南辕北辙。
在简书进行通证化改造之前,出版IP与广告基本构成了其核心的营收,在拿不到具体的营收数据之前,我们并不能判断由出版IP与广告的营收状况是否健康。但是,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为了保证用户在APP内能享受到较好的阅读体验,其广告只有在APP外才有显示,例如,我在微信内看到的简书链接的文章底部才会有广告。这种曝光度极低的广告的转化率又有多少呢?
另外,经过观察,简书的社交属性很弱,作者与读者之间存在较深的割裂,并且在功能性上没有一个很强的护城河,盈利模式上弱于公众号,专业性上不如知乎,垂直领域逊于豆瓣等,那么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完全可以用很多其他的内容渠道来替代简书。加上近年来短视频平台的兴起,视频的冲击力迎合了更多普通人群的痒点。通证化之路成为了简书未雨绸缪的无奈尝试。
虽说是无奈之举,但是否走得通呢?这需要所有还热爱简书这个平台的作者和读者共同努力,互利共生,而不是在简书的通证化尝试之路上,因着各种可能出现的乱象和不公而保有唏嘘和质疑。因为,区块链技术的核心就是共识,由算法共识产生定向的秩序,由治理共识纠正短期的乱象,由市场共识获取长久的收益。既然,区块链的先行者,例如币乎等能走出一条带血的共识之路出来,那么,在有着向较于区块链内容社区大得多的用户基础之上的简书,为什么不能呢?
二、包容疏导才是治病之方
这两天看了很多简书土著作者的各种吐槽文,说实话,站在曾经坚持写作的创作者的角度,突然的变革会有些不适应,突然莫名冒出来的区块链写作者靠着一些文学功底并不一定符合他们内心标准的文章登榜着实对于他们来说并不一定能理解,但是,这并不是全部。
曾经的简书作者在简书坚持写作,但是早早步入区块链写作的人群也在天天坚持日更,无论他们抱着什么态度来到简书平台,他们的确是首先就吃到螃蟹的人,这点来看,曾经的简书土著并不一定看到。
当然,通证(简书钻)是把双刃剑,这已经有几十个提早进行通证镶嵌的平台进行尝试了,大V抱团,女巫攻击,无脑点赞,因着利益的确使得平台的内容质量水化,对于因着通证引起的内容平台的乱象,本人也深恶痛绝。但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对于简书,我更希望我们能共同保护着他顺利完成通证化改造,这于平台,于作者都是有好处的,不是吗?
所以,对新鲜事物,我们应该多点包容,去通过人心的治理和疏导去慢慢完善它,简书钻只是一个工具,它没有暗淡和耀眼的属性,它重构了新的生产关系,却还不足以适应目前的生产力,这种螺旋式的融合过程中必将产生很多问题,但是我们不妨多些包容,少些唏嘘。
三、恪守初心才是幸福之源
前面说了很多,幸福到底是什么?有人说幸福等于快乐除以欲望,为什么我们眼中的幸福慢慢变成了比别人幸福?原因就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环境的变化,产生了本来不存在的欲望,我们在和别人的对比中产生的内心的失衡,我们失去了写作的初心,这是来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的几下扇翅,虽然不一定真的就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但是或多或少会造成消极情绪的蔓延。
既然我们曾经就不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写作,为什么因为环境的变化而放弃自己的初衷呢?反过来说,我们更应该在写作之余多多与他人沟通,在换取社交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不断积累简书钻,换取机器算法带来的激励。
所谓的通证经济的初衷是通过分布式账本提供新型的记账方式,通过智能合约制定绩效考核标准,通过权益通证来完成最后的经济激励。
理论上,通证经济的确能够产生新的协作方式,提高社群的活力,从这点来说,是可以增强简书的社交属性的。为什么说这种生产关系还并不能适应目前的生产力的要求呢?因为目前大众的经济基础并不能足以支撑一个广泛被认可的价值观,更多人成为了利益的傀儡。既然简书的写作者们原本就不以经济利益为导向,通证这把双刃剑的背面或许并不会那么锋利。
回到原点,放下偏见,恪守初心,在规则之外建立自己内心的秩序,或许未来还真能看到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呢?
四、求变融合才是发展之道
区块链概念前期被神话,如今被妖魔化,很多人早已看不清它的本来面目,作为一个半途入道的良心观察者,我一直希望能给区块链行业正本清源,当然大家也可以看看我之前写过的文章或者持续的关注我,在这个过程中慢慢了解区块链的真正面貌。
区块链并不是那么复杂的概念,其本质就是一个技术栈,结合了很多其实原本就有的思想和技术。区块链的核心是一种区别于传统记账方式的分布式记账体系。
传统的记账模式,例如,你去银行存取钱,你将银行卡交给银行柜员,告诉他要取100元,银行柜员接过你的银行卡,刷入你的银行卡信息进入你的账户系统,执行取款操作,你的账户中就会减去100元,同时付出100元现金。在这个过程中,银行柜员凭借着银行中心化的信用完成整个记账。银行柜员因为帮你执行了记账工作,得到他的报酬,并以工资的形式进行激励。
分布式记账是一种去中心化的记账方式,同样,我们可以理解你进入一个没有信用背书的银行,但是这个银行有很多柜员,你告诉这个银行系统需要取100元现金,每个柜员收到你的信息并确认,并按照一定的共识算法来指定某一个柜员进行记账,最后进行同步确认,那么每一个柜员都会有一个账本记录了你的支取信息,而那个实际记账的人获取记账酬劳,并用系统内的通证对她进行奖励。当柜员的数量足够多时,篡改账本信息将变得不可能,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就完成了分布式记账。
那么当信用环节得以解决,很多由于中介环节产生的费用都可以通过区块链的技术降低,甚至消除。
简书的通证化改造实际上就是引入了区块链技术中的共识机制和权益通证,通过一定的机器算法来对优质的内容进行投票筛选,并对投票人进行通证激励的过程,从其初衷来看,简书希望通过激励机制来增强大众的创作意愿,增强用户的活性,并加入一定的社区治理来完善机器算法的不足。
简书在区块链正在逐渐回归其本来面貌的时间节点下融入区块链,也给简书原生的作者一个更好的接触区块链,了解区块链的机会,环境在变,求变融合才是持续发展之道。
总结
其实写这篇文章,主要是因为最近看到很多作者对于简书目前的区块链改造之路抱有一定的质疑和困惑,包括很多人对目前的规则有自己的想法,我很理解。对于规则,其实简书已经研究过了很多种共识机制,对于各方面都有较深度的思考,POC机制有其缺陷,随着各种MVP(最小可行化产品)的试运行,后期的调整和人为的治理,相信产品会得以优化,而更重要的是,当规则不断被完善,大规模的增量共识逐渐产生,用户和简书的互利共生模式达到一个相对平衡时,才是简书通证化改造得以完成的标志,在此之前,给出以上四点建议,希望能给各位带来一些思考。
以下为【玩转简书】系列文章,相信同样能给你带来一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