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母亲来看中医,决定领她出去吃点儿。
第一天中午吃“大嘴鸭"水煎包,变着花样吃三种,她说味道不错。听说稀饭3元一碗,嘴一撇。
第二天中午在“六点豆浆″吃的,一份咖喱饭,一份肉沫茄子,两小盘小菜,外带每人一碗豆浆。中午阳光透过玻璃照到桌上,我和母亲坐在第一张桌上,看母亲头发还是没几根白发,虽背已佝偻,但仿佛蛮精神,她把盘里的饭菜吃的一干二净,包括装饰用的西兰花!饭后出来母亲夸赞实木的桌椅,夸墙上的簑衣和斗笠……我竟没看到。
普通的家常饭,因放慢了速度,边聊边吃,有香味。尤其慢慢啜饮豆浆时,口中余香让我一顿:平时都是早上喝豆浆,早上啊,是匆匆忙忙的早上,油条撕一大口,豆浆咽一大口,最后“咕咚″喝光碗里的,上班!
和老家堂妹吃一次火锅。以前我们年少时房子是一前一后,今年因工作变动,我们单位隔胜利街相对,仍算一前一后,10多年未见过面。吃饭的环境很好,让我心里舒暢的是,这个堂妹是个蜕变了的堂妹。小时木讷不善言辞,现在做保险十多年,变化太大。她每天坚持听书,学习亲子知识,给客户送礼物送书,报了古筝班,报了茶道……每天早晚饭必坐餐桌旁与儿子互动,每周陪儿子参加户外的“定向越野"。我第一次知道定向越野这个新事物,仔细打听,真是孩子们周末放松锻炼的好项目,马上要来教练的微信,准备推给同事,自己孩子已大,希望同事的孩子们或许会喜欢。我也把学钢琴的地址告诉她,她家闲置的钢琴,以后也许会被重新敲起。
我们又聊了比较熟悉而亲近的几家人,中午的这顿饭,从饱腹到亲情,一种满足!
跟儿子去“多福饺"吃饭,儿子用微信点餐,付帐,还加一小菜……为娘的最易满足,子女一点点儿的付出,稍一被照顾,就被感动。一过马路,拽着我胳膊,生怕我不会看红绿灯。我是个健步如飞的壮年,儿子一出现,我便仿佛被罩上了帕金森的标签,就差拿餐巾纸擦口水了……稍有不适,但也蛮享受。
享受不做饭,享受不同的食物,更享受的是一起吃饭的人,人对了,心对了,所吃之物才称得上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