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一词常常觉得无足轻重,不被在意。而今天特意学习用心感受你的感受而不是用头脑感受你的感受!感受没有对错,即来既走,他体现一个人的信念系统,想法促使感受的产生,感受成为行为的动力,这样可以明白,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和别人怎么对我们无关,而和我们的信念有关
比如说同样的一种情况,老公加班到深夜十二点。有的太太有的老婆的感受就是开心,感恩,感动欣慰,觉得老公为了这个家真的是太辛苦了,那有的老婆的感受就是伤心难过,孤独,沮丧,抱怨老公只顾工作不顾家。所以同样一个事件,你的感受和你的想法有关,而不是和对方的人的行为有关。
所以呢,我们常常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我们也不能真正清晰的了解自己的感受是什么。
今天就用琳洛特《做你自己的鼓励咨询师》这本书的P163非常简单的活动,叫做感觉你的感受—而不是思考你的感受,也就是第一步:在你说话之前把你的手放在你的大脑上来表达一个事情。比如我需要老公帮忙照顾孩子作业,我需要写我的作业,手放在大脑:你能不能照看歌德作业,你总是不操心,我有很多事情没完成……生气,急躁……
如果✋放在心上:我很劳累,我需要人主动帮我分担,需要爸爸及时出现,并承担起这项工作,让我彻底放心,然后我可以认真做好我的事情,求助信号
如果✋放在腹部:我希望尽快完成落下的课程不要留有空白,跟上大家前进的步伐,老公能主动化解我的后顾之忧,孩子妈妈都能进步,还有应该是希望自己能安排的时间再多一点,或者最近的自己比较忙乱,能放松一下,本来就是孩子的假期,又焦虑孩子太多兴趣班自己想学,又和公文冲突,怕他太累怕,疼孩子
所以我们在这本书上琳洛特写到,“像大多数人一样,米格尔很容易用头脑说话,靠着脖子以上的部位生活。用脖子以下的部位生活,意味着我们转向关注内心的感受。当我们能识别并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时,我们就开始发自内心和肺腑地说话了。转移到腹部,我们就能说出最深处、最底层、最真实的需求。”
你们今天玩这三个流程以后,我们就能真正找到自己的需要。
我的需要:自己能安排好学习工作时间,最重要的是和孩子的亲子阅读时间最好每天坚持,其次希望大宝能有愉快的假期,同时坚持公文,哪怕每天少做一点,然后希望老公能帮我,支持我,有效率的和孩子完成阅读分享!或许可以不用这么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