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要写的三个朝代,可谓都各有各的特色,也都有自己独特,辉煌的地方。隋实现了一个统一,把中国从两晋南北朝的乱世中拉了出来,同时也让经济大为发展 。虽然隋朝存在的时间很短,但不管是论工业还是经济都是很不错的。而唐朝则是创造了一个盛世,不管是对外的沟通,还是对内的治国。而到了宋朝,更多的是文化上的超越,那个时候的文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那么,从隋唐到两宋都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呢?在治国当中都出现了哪些问题呢?而他们的兴和衰又和哪些东西有关呢?如果让我用几个人物把它串联起来,我又会选哪些人物呢?
按照历史的顺序,我们先从隋开始说起。而在我看来,杨广和杨坚可以勾连出隋朝历史的大脉络。 首先我们先从杨坚说,杨坚就是隋朝的开国皇帝,他本来是北周的一员大将,当时在北周的时候,就很有实力。朝廷里有很多人都拥护他,他自己很有智谋。而且他还是当朝皇帝的亲戚。到后来,他发动了一场政变,拿到了北周的统治权,并且统一了整个北方。但是这并不是他的最终目标,他的最终目标是统一整个中国。但是这个目标也很快就实现了,因为陈朝这个时候已经到了陈后主的手里,他只顾着奢华享乐,丝毫没有危机意识。杨坚用了一个很巧妙的计策,利用长江来攻打陈朝,可是最后才发现 根本不用这个计策,陈朝一击即溃。而当杨坚打到陈朝的都城建康的时候,陈后主居然带着他的妃子们躲到井里,完全没有尊严。
而当杨坚统一了整个中国之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中国经济恢复到了鼎盛的时候。首先他自己以身作则,非常的节俭,让朝野上下的风气都非常清廉,而官员们也都非常节俭,减少了老百姓的负担 。同时,他还采取了富国强兵的措施。首先,他采取了均田制来对经济上进行新兴,均田制也就是让农民都有自己的田地,比方说一对夫妻可以分到多少田, 一个男人可以分到多少田。配合着均田制,他还大大减轻了人们的赋税,让老百姓的负担更少。经济也就发展的更快。而且杨坚还统一了钱币和度量,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就因为这样的政策,让这个新兴的王朝迅速稳定下来。而除了均田制,杨坚同样改变的还有府兵制。也就是把军籍与民级统一起来 ,当兵还可以免掉一定的税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从而扩大了兵力的来源。
其后,他又进行了政治的改革。
一.制定新刑律。在南北朝时期 因为北方一直由少数民族政权统治, 虽然他们有汉化倾向,但是还是非常的残酷。当新刑律制定完成,废除了各种酷刑,并且下令如果老百姓有冤屈,县府不受理者,会加以严重处罚。这大大的减少了人民的痛苦。 二.改革职官制度。改成采用三省六部制。三.废除那些没用的官员。四.改革人才选拔制度,让更多的寒门的 有才能的人可以进入朝廷。这就是他在新兴经济以及稳定国内的局势做的努力,那么他对外部的势力又做了什么样的措施呢?
杨坚主要做的就是平定在中原一圈的小国,让他们都臣服于隋朝。首先他第一个对象就是突厥。在北朝西魏,北周并存时 ,突厥的国力就很强。于是此时,杨坚决心打败他。首先他停止对突厥的厚待,然后他才去长孙晟的计策,挑拨离间,采取远交近攻离强和弱,趁乱采取胜利。而后来他又一次降服了 吐谷浑,岭南诸部,把隋朝的兵威远播至了不毛之地。
但是,杨坚并不只有好处,还有很多缺点。比如第一,不识大体。他总在细节上斤斤计较 而大的决策却不能很好的掌控。再比如它的简谱也仅限于日常生活,在大兴土木这件事上,却不以为意。 第二,热爱意气用事,有的时候既不合法 也不合理。第三,生性多疑。虽然单拎出来 这些问题都不大,但是他是一国的主,这些问题使他身边值得信任的大臣越来越少,而且他也听不进逆耳之言,有的时候当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时,就难以避免酿成更大的悲剧。
而隋文帝杨坚的故事到这里就快结束了。另外一个可以勾连起隋朝脉络的人 就是隋炀帝杨广。说到杨广,我们要从他的继位开始。
在刚开始的时候,隋文帝并不打算立杨广为太子,刚开始的太子是杨勇。其实杨勇也很有才华,但是他比较耿直,简单来说就是情商不太高。而杨广又向代替杨勇成为太子,于是他摸清了第一步,那就是要讨好他的妈妈——独孤伽罗。因为隋文帝一直很听独孤伽罗的话,也很爱她。而独孤伽罗又很善妒,不允许隋文帝近女色,所以只要杨广逃到了独孤伽罗的欢心,他在隋文帝那里也会大大增分。于是他利用各种办法得到了独孤伽罗的关心,然后还装作不近女色,不爱礼乐,让隋文帝以为他是一个正人君子,又知道各种巧合,让隋文帝废了杨勇。他成功的得到了太子的位置。可是,隋文帝一死,杨广就暴露了自己的本性。
他是个极其奢华的人,把原来隋文帝在国库里积攒的钱财都快败光了。又特别喜欢江南。所以每次都要花费好多钱去江南游历,在他继位的很长时间里,他要么是在游历地方,要么就是在去游历的路上。而且他还贪恋女色,喜欢娱乐,这和他原来塑造的形象完全不符。不过他还是有优点的,他还是很有能力的。在他刚继位的时候,他就说他的榜样是秦皇和汉武。由此我们可以知道 他是一个很想创造辉煌业绩的皇帝。当然 他也确实是这么做的,比如说他造了大运河,大兴土木,在工业上有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其实在我看来,他和汉武帝有一些相似,因为汉武帝也非常想建立工业,但是他并没有考虑到全国人民的负担,可以大兴工业到什么程度。而隋炀帝也没有考虑清楚这个问题,他的修完运河之后,去攻打高句丽,而且打了两次 均以失败告终,这已经耗费了很多人力物力,大隋王朝已经快承受不了这样的负担。而同样汉武帝和他有同样的错误,去攻打大苑,导致汉朝来到了崩溃的边缘,但是汉武帝运气比较好,汉朝没有直接灭亡。可是隋炀帝的运气就没有那么好了,在他劳民伤财之后,不堪重负的大隋帝国进而走向了灭亡。
这就是短命的隋朝,经过了两代皇帝而亡。其实在我看来,大隋的灭亡并不是因为皇帝的昏庸,相反,其实隋朝的两代皇帝都很有能力。首先是隋文帝杨坚,他的能力更不需质疑,统一了天下,并且治理出了一个盛世,让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就算有一些小的缺点,但是也是非常厉害的。而隋炀帝虽然说是个很虚伪的人,为了争夺皇帝之位,不惜兄弟之情 而且为了讨好独孤伽罗表现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样子。但是不得不说,他的才华是无可置疑的,他兴建大运河,而且营建东都,让经济有了一个更好的发展。其实隋朝的灭亡是隋炀帝并没有很好的估计大隋王朝可以承受什么,过度的使用民力。再加上他的奢侈无度,让老百姓没有办法更好的生活。而如果说到这点儿 他就必须要像他的爸爸学习,他的爸爸可是很体协老百姓的。
下面我们就要进入另外一个朝代,唐朝。
唐朝是由李渊建立的 ,李渊是柱国大将军 他们的家族也算是和皇族有点儿关系的亲戚,而且在那个时候 经过不断的发展势力,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兵力。在刚开始起义的时候,他们家族其实并没有反隋之心 ,但是,因为李渊共同对抗突厥的马邑太守王仁恭 擅自出兵失败,隋炀帝派人的太原囚禁李渊,这时的李渊也起了反隋之心。促进李渊下决心的,还是他的儿子李世民。看着隋朝大势已去,李世民早就做好准备,李世民设计了一个陷阱,让李渊不经意间犯下大罪 ,这也使得他不得不反。
首先,李渊的第一步是解除后顾之忧,他以勾结突厥的理由,将王威和高君雅二人下狱。并且以厚礼与突厥结盟。第二步则是得到民心,这支军队从建立起就纪律严明,从不抢老百姓的,这也使得他们极受拥护,前来投效者络绎不绝。于是他们开始发兵3万 向西京长安进攻,不过当大军到今天山西的时候,遇到了一次困难。不过后来,李世民摸清楚了守军将领的性格以及缺点,这个首领大将非常的轻躁,贸然冲动,结果遭到了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夹击。从此以后 李渊的进军就非常顺利。攻占一处,并且收拢了更多的人 。很快 李袁大军攻克长安。
在攻克长安之后 里面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宣布 立一个小皇帝为自己的傀儡,后来杨渊模仿了杨坚当年的做法,接受了那个小皇帝都禅让,然后登基为帝 。
其实李渊在皇位上并没有做出什么耀眼的功绩,可能也是因为他在位的时间比较短。而让他出名的则是一个争夺皇位的战争,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历史上的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其实是他的三个儿子之间的战争,大儿子李建成,二儿子李世民,三儿子李元吉。他还有一个儿子,但是这个儿子基本上没有参与。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李渊登上皇位之后, 把李建成立为太子,但是李世民有很大的野心,而且他随着父亲东征西站也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也觉得自己有成为太子的资格。于是他就想要争夺太子的位置。本来李世民在朝中就有很大的威望和权利,于是李建成觉得自己的太子之位受到了威胁,拉龙拢李元吉成为了自己的党派,而本来李世民虽然有野心,但是他也打算先慢慢发展,而李建成率先动手了,想要治李世民于死地。于是他的手下都建议他赶紧出兵,在再三催促之后,李世民决定发动一场政变,于是他在玄武门发动政变,弄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自己也成功的成为了太子。
而当李世民上位后,他也做出了很多正确的改变。
在李世民上位之后,他也把国家治理的很好。其实我认为他之所以可以把国家治理的很好,不光是政策好,而是他有一颗爱民的心。他是真的体贴人民,重视农业生产,不轻易征发徭役,而不是只做表面样子。首先他以隋炀帝为诫,所以他特别爱惜民力。很早就认识到统治者像船,人民像水。他的治国理念就是必须让百姓过上稳定的生活。在太宗爱民的政策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人口也快速增长。
但是仅仅靠他一个人,没有办法治理好如此庞大的帝国。于是他特别注意选贤任能,做到人尽其才,而他一直尊崇的就是“用人如器, 各取所长 ”他并不对沉下求全责备,而是注意发掘 去长处加以使用。所以这也导致朝廷的风气非常清廉,有很多官员敢于直言,也敢于对各种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非常棒的一点。比如说唐朝宰相魏征,他就是敢于直言的一个代表,虽然有很多次曾经惹怒李世民,但是李世民还是非常欣赏他。
而后来他也把隋朝的严刑峻法给去除了很多,本着意在宽平的理念加以修订。
而就是在李世民的治理下,唐朝达到了一个空前的盛世。这也给后面的皇帝留下了很好的基础。
而到了晚年,李世民也有了一些错误。我们可以从微妙的变化中找到。本来李世民非常看好秉公持正直言不讳大臣,但是到了现在 他开始顾及面子,不再有过去的大度包容。所以他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大臣也全方位退步,以后再也没有人敢如此对太宗说话。
而最让太宗遗憾的,应该就是他亲手导致了唐王朝新一轮的储位之争。太宗有14个儿子,而与长孙皇后总共生了三个儿子,大儿子早早变成了法定继承人。而李世民也着重培养这个大儿子,醒了很多好的老师来教他,太宗虽然有心培养,但是大儿子却是个扶不上墙的材料。他本来因为患病就已经瘸了,在生活上更是奢侈放纵,爱好音乐 美女和打猎。有很多官员都在不停地让他改邪归正,但是他不但不听 还采取非常暴力的手段。纸终究包不住火,种种出格的行为渐渐被李世民知道,但是李世民目前还并不想换太子。而此时 太宗非常偏爱二儿子李泰,因为他爱好文学,工于书法,而且其门下群贤毕至,人才荟萃,而唐太宗对他的赏赐已经远远超过了太子。于是李泰动了争储之心,这也让长子倍感压力。而两人的矛盾则越来越深,终于以政变的形式爆发。然而政变尚未发动,就已经败露,太宗震惊之下,太子被废。而李泰本来以为太子被废之后他就一定是太子,而刚开始也确实如此,但是后来遭到了长孙无忌的反对,长孙无忌的建议是立李治为太子,因为李治性格软弱 ,而他上位之后,也许能保住长子和李泰的性命。而如果李泰上位,未必能保住另外两人的性命,于是最终让李治成为了太子,不久后 唐太宗李世民病逝,李治即位为帝,成为唐高宗,唐朝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唐高宗生性软弱,这无疑是很大的缺点。但是换一个角度看,软弱往往与仁慈,孝顺,等美得紧密相连,在登上皇位后,他也没有那么幸福心壮志 ,而在贞观末年,太宗东征高丽,耗费了很多的财力以及人力。现在正需要个不折腾的皇帝,所以他虽然没有雄心大志 但是对唐王朝的恢复已经发展也有很大的贡献。
首先看经济发展,李治继续完善 并且推行均田制,为防止土地兼并,他下令禁止买卖口分田,永业田 ,在那个时候,经济发展迅速,全国人口从300万增加到了380万户之多,而且米每斗只卖11个铜钱,这无疑反映出了当时良好的经济状况。而当时的社会秩序非常良好,据史料记载,有一年监狱中在押的犯人只有五十多个 其中只有两人需要判处死刑。
最后看科举取士,经过隋朝和唐朝的不断改进,科举制度逐渐成熟。有很多寒门的人通过科举走上仕途,甚至做到了宰相。
而高中不光在潮正和经济上有所发展,在对外征讨 却也立下了赫赫功绩。让唐王朝的疆域在这里时期扩大了很多。
不过后来却有一个女人对唐王朝造成了很大的危机,这个女人就是武则天。本来武则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她刚入宫的时候并不受宠,仅仅只是一个小小的才人。而在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了一匹烈马,这匹马没有办法驯服,于是唐太宗就问谁可以驯服这匹马,武则天说自己可以驯服,用了很暴力的方法,而全场的大臣都震惊了,但是虽然武则天很聪明也很有手段,可是在唐太宗这样一个要钱 而且也有能力的皇帝的治理下 注定是不会有出头之日的。而一个偶然的机会,唐高宗李治见到了武则天,并且深深为他的美貌所折服,后面找了一个机会把她纳入了自己的后宫, 而武则天从此也开始了自己上位以及掌握权力的路。这也是唐朝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她是中国的第一个 也是唯一一个女皇。
首先在刚开始,她的位置也并不是很高,但是后来随着她的一步步努力,她已经晋升到了妃位,但是她的野心不仅仅于此,她的野心是当上皇后。在刚开始,她装作跟皇后很好 ,让皇后放下戒备, 然后发生了一件我们都熟知的事情,武则天生了一个女儿,在皇后来看之前掐死女儿,等皇后看完之后,再把这件事情污蔑给皇后,武则天就利用这种办法做上了皇后之位,也搞垮了她的对手肖淑妃和原来的皇后。而又过了一段时间,唐高宗的身体越来越差,饱受病痛的折磨,听力出现了问题,已经基本上不能上朝,于是武则天就替她来接管朝政,利用这个机会在朝廷里面拉帮结派,还重用自己姓武的亲戚,给自己形成了很大一股势力。随着事态的发展,唐高宗的身体越来越差,而此时武则天掌权的道路却遭到了阻挡,朝里的很多老臣意识到了武则天掌权的问题,都加以阻拦,但是武则天心狠手辣,要么把这些人排挤出朝廷 要么直接定罪杀害。而唐高宗也起了疑心,于是决定让太子开始处理国事。而武则天则为了权利连她的亲生儿子都不过,首先找了个理由把太子杀害,又给另一个坐上皇位的人定了罪,武则天发动政变,坐上了皇位,她开创了大周王朝 。而她的治理虽然残酷,任用很多酷吏来约束人民,而这些人就凭着受到宠爱 在下面飞扬跋扈,胡作非为,这甚至也一度导致人民苦不堪言,很多官员也不满。但是却也做了很多让国家变得更好的事情, 让国家的经济更强盛,国家也比较安稳。
那么武则天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其实在我看来,她突破了古代传统女性的形象,古代传统的女性无非就是做一个贤妻良母,做到安静和贤惠。但是她做到了聪明,会有权势,有胸怀。但是她也同样做到了古代女性做不到的那种残酷,为了追求自己渴望的东西,可以不顾血肉之情。那么这样到底好吗?我认为好与不好没有一个固定的评价标准,如果说像传统的女性那样那么有好处。但是像她这样做了一个例外,也未必就是坏处 。可能古代的传统意识认为这是只有男性才能做的事情,所以就认为她这是有伤风俗。但是就像现在所强调的那样,男女平等。这也许就是她喜欢的生活方式。我们也没有办法评判对和错。
可是不幸的是,到了选继承人的时候就犯了难。到底是选武家的子孙,还是还给李唐王朝呢?最终 武则天把李显立为了继承人,因为在前面历史中,李显被武则天废了又废,所以形成了一部分不好的性格,再加上他的能力不强。而且因为在被贬的时候他的妻子和女儿是他唯一的依靠,所以他对他的妻子和女儿格外的服从,也导致了他的妻子和女儿掌权。而后来等李显退位了之后,又发生了一段比较乱的权利争夺,最后的胜者是李隆基,他登上了皇位,史称唐玄宗。
唐玄宗本身很有能力,前期发愤图强,创造了大唐的顶峰,不管是在经济方面,贸易方面,还是在政治方面。经济的发展程度在历史上都足以成为罕见,也正是因为他唐王朝才成了中国兴盛的一个标志。但是到了后期,他认为唐王朝已经够好了,就开始和杨贵妃一起享乐,同时也培养了一个隐患。那就是胡人安禄山。因为当时唐朝的经济鼎盛的发达,所以导致很多胡人来到中原,也可以做官。而安禄山就通过这种方式进入了朝廷,他身体又胖,还很有趣,并且认杨贵妃为干妈 ,又懂得隐藏自己的野心,所以就在杨贵妃和唐玄宗的庇护下势力逐渐壮大,开始准备着发动一场政变自己做皇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他们占领一片地方之后自己做皇帝,而唐玄宗则落荒而逃。这就出现了天下有两个皇帝的状况,而自此之后,唐朝称为南唐。
而南唐爆发出了很多问题,比如宦官专权,皇帝奢侈享乐,不理朝政,宰相专权,虽然出过好几位想有作为的皇帝,但是都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让南唐在这种情况好起来。但其实在这之中最严重的一种问题还是藩镇势力的强大,之所以会因为这个问题,是因为他们忽视了节度使的力量。节度使在边防拥有自己的兵权和自己的势力,而且这个职位还可以世袭,这就给朝天造成了很大的问题。而自从安禄山起义之后,很多节度使也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想和安禄山一样。于是这就导致南唐很乱,一个节度使起义了王朝需要封另一个节度使去扫平,而有些皇帝又没有能力,在平乱的过程中乱封节度使,这就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后面有皇帝想控制这个问题都没有成功。这个问题导致南唐政权非常不稳定,而且朝廷也没有威权。不过多久就会有藩镇起义,使皇帝害怕,多次从京城逃出。南唐就在几十家藩镇的起义中结束了。
而紧接着唐朝的就是宋朝,宋朝的开国皇帝是赵匡胤,赵匡胤是一届武将出身,他本来是后周的一位将军,而后周本来的皇帝非常赏识他,但是当那位皇帝死后,上位的是一个很小的皇帝,而此时赵匡胤在朝里的势力也有了一定的积累。而据历史记载,在赵匡胤晚上睡觉的时候,他的部下把黄袍披在了他的身上,于是他不得不起义,逼迫现在的皇帝把位置禅让给他,建立了宋朝。
而在建立宋朝之后,赵匡胤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杯酒释兵权,把那些和他一起打江山的 人都消去了权利,因为赵匡胤不想让宋朝再向从唐朝到宋朝这段历史中的那些国家一样,建立了政权,却没有几代就会被人篡权。而为了不被篡权,赵匡胤也做了一件事情,但是这件事情对后面的宋朝的影响很大。那就是重文轻武,因为他自己本来就是武将,而他正是通过武将的身份成功篡权,然后建立了宋朝。可是他怕如给武将过大的权利,那么他们也会像他一样篡权,大宋朝就很不安全。于是他给了文官更大的权利,由文官指挥武将和指挥打仗,而武官则无法控制大局,只能做一个参谋。而在刚开始的时候,虽然不太公平,但是因为文官也很有能力,而且也并没有怎么打仗,所以还能控制住局面。但是到了宋朝后期,它的劣势就必显无疑,因为在打仗的时候,不知道是该听文官的指挥还是负责这里的武官的指挥,就会出现军队发的命令不统一的现象。
而赵匡胤也绝不允许跟自己亲近的大臣以及换官掌权,他对这些人的权利都有所剥削。但是他唯一没有注意到的就是他的儿子赵光义,赵光义也在黑灯影里培养了很大的势力。
而如果不说军事,在赵匡胤这里,宋朝的经济及文化发展的非常好,赵匡胤重新修订律法,减轻了很多酷刑。而且还重新实行了对农民以及百姓有利的制度。并且它消除了每个地方的武装独立部队,这样他们就没有部队可以造反了 。而他又整顿了官僚系统,把那些没有实职在那里领俸禄的官僚全都削去,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的压力。而且还气量宏大,可以包容犯的小错,更加懂得用人,就是因为这一点,他颇得人心。
但是因为重文轻武的策略,这使得宋朝在对外的战事上一直不沾光 ,在刚开始的时候 他就没有办法打败外部部族辽人,于是为了让宋朝能更好的发展,他答应辽人每年给他们缴纳碎币及丝绸,暂时缓和了关系,但是这也给宋朝后面的皇帝开了一个头儿,也就是可以用钱财换取软弱。
而虽然宋朝这种重文轻武的策略不太好,但是,毕竟现在全中国还没有统一,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统一中国。赵匡胤有自己的政策,而且统一的期间 他也打了很多次胜仗,就在快要胜利的时候,他突然死了。他的死和继承人的交接是历史上的一大谜团。
而当天的这件事情 没有人知道,只有一个太监和一个宫女在外面看着,那天赵匡胤和他的儿子赵光义在内房里面饮酒,他们越来越开心,赵匡胤举起了一个类似于斧头的东西,发出咚咚的声音。不一会儿鼻息如雷,然后第二天赵匡胤就死了。而通过这些资料 我们无法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所以这也堪称历史上的一大谜案。
赵光义在培养势力的时候说过,如果他当上皇帝,和这些支持他的人共保富贵 。赵光义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证实自己地位的合法性,而通过这件事情 前朝宰相赵普重新复相。本来赵普和赵光义是有矛盾的,这是因为赵普曾多次给太宗上书 让他削除赵光义的势力。但是这一次赵普帮他找到了他合法继位的重要物品,也就是太祖将传位太宗有机密的文件佐证。这才证明了他继位的合法性。主要原因是因为那天晚上交接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所以他一定要证实自己地位的合法性。也同样要剪出对自己地位有威胁的人。而一次意外事件让太宗感到他的皇位并不稳固,一次 太宗率军亲征,大败,中剑受伤,孤身逃跑。宋君不知太宗下落,于是有人提议推力随中的德昭为帝,这是太宗深深的感觉到了自己的威胁。于是后来就着手剪除这些人,不过发生了一个意外,当他剪除赵延美之后,因为长子元佐和他的关系非常好,所以他非常伤心,赵氏家族的精神病因子也在他身上闪现,他悲愤不已,疯了。
本来赵光义也想做一番事业,在刚开始的时候还算顺利,但是后来,他在对外的征战中,屡次失败,自然也给了他很大的打击,于是他决定放弃对外的 而开始对内治理。他同样也更注重文治,这也使宋朝的文化达到了一个顶峰,是一个无法超越的顶峰。不过他的对内治理是为了掩盖他在外部战争的败。而此时,内外的矛盾也逐渐显示出来。比如在我看来 最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党族之争,也就是朝中的大臣分为不同的党派,相互征战,而相对来说 这个问题在后面的历史中会更加的突出。党族之争既导致了宰相等大臣专权,也诱发了很多惨案。
当赵光义的时代过去后,另一轮更为重要的事情也爆发了,也就是变法。而变法更是伴随了宋后面的历史。刚开始是宋神宗上位,看到大宋的问题 ,于是就想要变法。有人给他推荐了王安石,告诉他王安石的才能以及王安石的想法。你是宋神宗就诏王安石来到了他身边,他们俩一拍即合,于是决定一起变法。而神宗大力推崇变法,这也导致变法 吸引了一大帮官员的支持,朝中就形成了两个党派,一个党派是由苏轼欧阳修等人主张的不变法派,另一个派则是由王安石和神宗主张的变法派,这两个党派在朝廷上一直争论不休,后面则越来越过分,甚至开始互相攻击。这也是一党族之争的延续。整体来看 法律制定的还算合理,但是实行出来的效果并不好,管理法律的官员运用法律来压榨老百姓,让老百姓深受苦难。民不聊生,还往往吃不饱,你可能会觉得这是因为官员不够清。但其实这是一个必然现象,这样的法律虽然在表面上看起来一切都好,但是其实在现实中实践的时候 官员就会有大把的空子可以钻,所以这也是新法一个不合理的地方。而新法的出现,反而让情况越来越糟。这样就使得朝中反对的声音更多了,而变法派的官员却也很不争气,要不是一些为利而来的小人,要不就是不太有能力。所以在神宗的这段时间,变法并没有完全成功,等神宗死后 这件事儿也就暂时搁置。
其实我认为变法这件事并不全是坏处,毕竟那时的宋朝如果再不变法 那么也只会是越来越衰弱。但是这个变法进行的有点极端,并且考虑的也不够周全,所以才会导致现在这种情况。
而后来变法这件事也一直在采用和不采用之间,从来没有消停过。可能前朝的皇帝刚用完变法派另一个皇帝继位,就又把这些变法的官员贬到了其他地方。就这样 两党之争一直循环交替。可能哪个党派得势另外一个党派的人就会遭殃。这就是后面威力特别大的党派之争。这样不仅会产生有拉帮结派的为自己夺取利益的官员,而且还会产生某个大臣专权,一直操控着皇帝,垄断消息的情况。
而宋朝的后面不仅政治越来越腐败,而且在对外的战士上面也越来越软弱和差。在刚开始的时候,赵匡胤采取的策略是讲和,也就是用钱财来买安宁。而因为宋太祖开了这样的先河,所以后面也有很多皇帝用这种方法来避免战争。但是到了后面 当宋朝的政治以及经济越来越差,要交纳出去的钱还是不变,这样就更加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而宋朝的皇帝也曾试过去攻打辽人,但是都失败了。所以也就只能忍受条件。而此时宋朝有了一个机会,现在另外一个少数民族了解起了 ,那就是金人。而后来宋朝的皇帝屡屡跟他们一起攻打辽朝,虽然最后打败了,但是损失却更加多,此时的宋朝军队没有一点可管理性,没有纪律,没有能力,还贪生怕死 ,但是最重要的其实是皇帝的问题,他们并不上进,而有的皇帝则只为了自己的地位 能否保住考虑,而且已经被奸臣蒙蔽了眼,比如那个时期的权臣秦桧。并且已经没有了危机感,整个人都很麻木,也并不看重外在的战事,所以哪怕有像岳飞, 韩世忠这样的大将在朝廷里努力,最后的结果依然是被奸臣打败或者一事无成。在金人眼里,宋朝已经不堪一击,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宋朝很快就灭亡了。
这次这就是我这篇的文章想写的内容,从隋朝到宋朝,经历了三个朝代,每个朝代都有自己不同的故事和不同的经历,比如隋朝的各种建设,唐朝的文化贸易以及李隆基治理出的盛世 ,宋朝在赵光义的治理下 达到的一个文化巅峰,每个朝代也都有自己的衰亡,我们无法改变,但是也应该从里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