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老婆在网上给儿子买了一双新鞋。新鞋儿子穿着很合脚,样式、颜色、质地也都不错,而且价格也不高。老婆对这次网购很满意。
鞋子快递到家,儿子当即就穿上了。看着儿子穿着新鞋高兴地跑来跑去,老婆的心情也是倍儿好,一天之内至少给我说了三、四次:“这双鞋买的真值”。这还不算,老婆在抱儿子的时候,会指着鞋子对儿子说“鞋子穿着多舒服、多漂亮呀”,而且,遇到孩子的大姑,老婆也是第一时间告诉她,给儿子买一双好鞋。网购带来的喜悦,让老婆溢于言表。
这让我想起了武志红老师在一堂课里讲过:“在短时间内,如果一个人把一句话说三遍,这句话就非常重要,值得好好探讨”。一次平常的网购,让老婆如此关注,能反复念叨,应该在她心中有着不同以往的强烈感受,这引起了我的重视,也勾起了我对老婆在这次网购中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的念头。
我把老婆网购的心理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初期的心理情绪触发
儿子原来的鞋子小了,好像有点顶脚趾,大脚趾关节似乎也有被磨到的迹象。母子连心呀,旧鞋太小,儿子穿着肯定不舒服,自己竟然没有及时发现,简直是失职了。此时,老婆认为没有照顾好儿子,是自己的疏忽,有“不愉快的感受,和可怕事件已经发生的想法”,产生了抑郁;进而,意识到孩子继续穿旧鞋,会继续舒服,甚至还会受伤,“不愉快的感受,和对可怕事件将要发生的想法”,让老婆产生了焦虑。为了避免抑郁、焦虑这些不愉快的情绪,老婆启动了心理防御机制。经过一系列心理操作,老婆意识到,给儿子买合脚的新鞋子,能消除引起不愉快情感的成因,从而摆脱忧郁、焦虑的困扰。
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我家住在新城区,附件没有专门的童鞋店,只有到附件的一个镇上买。在一家简陋的小店里,看到一双合适的,但因店家要价太高,和老婆心理预期差距较大就没有买。于是,老婆把注意力放在了网购上。经过反复挑选,老婆给儿子订了一双品牌促销鞋,原价189元,促销价39.9元。这个阶段,老婆逡巡在各淘宝店家之间,带着付款方的心理优势,对比、挑选,满满体验了一把购物中做“上帝”的感觉。同时,老婆也纠结于鞋子的价格和质量,力图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样,即保证家人的物质需求,又能减少开支,从而满足节俭的意愿,实际上也是通过尽可能地维持物质存量,增加心理安全感。
三、解决问题后的心理感受
鞋子快递到家,孩子穿着合脚,大人看着舒心,而且不贵,对比原价和实价,节省了100多元。这个结果,让老婆不再担心儿子鞋子的问题了,她也履行了作为妈妈的职责,为家里省了钱,还在和淘宝店家的交易中,少有的感觉到占了上风。于是,老婆避免陷入不愉快的情绪中,主观意愿得到了伸展,体验到了自己的掌控力,无形中满足了自恋,而自恋的两个通常表现就是追求“我是对的”和“我比你强”。自然的,老婆对这次网购的好感倍增,并不自觉地通过言行表现出来。
在心理学界有种说法:人人都是心理学家。对自己、家人和其他人的心理活动以及对应行动的关注和理解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朴素的心理研究。普通人是个人心理活动的主体和心理机制的运用者,普通人和专业研究者之间的区别只在于运用工具的不同,研究深度的不同。
随着对武志红专栏学习的深入,自己已经能够很自然地从心理学角度去观察和感觉自己和他人,甚至尝试进行一些分析。尽管这些分析不够系统、不够准确,非常粗浅,但我坚信,只要这种学习和实践持续进行,就会让我更加接近真实,更好地了解自己、理解别人,营造更和谐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这也是我学习心理学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