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还稍微有点难以下手,我大概会从如何开展阅读、感悟收获、改变尝试三方面,来为自己这两周的阅读写个小结。
一、检视阅读小记
拿到书之后,首先也是进行了检视阅读,当时填写的表单结果和初印象如下:
简要书写阅读后的初感受:
第一,要让我巩固了一下沟通除了听说还有读写环节。第二,这本书包含了不同的沟通情境,非常好的工具书。第三,我粗读后发现有些东西跟如何阅读一本书上的理念可以相互共鸣。第四,整体上我不会去分析阅读,预计是先针对性地读需要的部分,这不是读一次就不翻了的书,常读常新,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实际例子来反思。
结合初感受,我根据目录章节设计了自己阅读的方案:前4个章节既然是从技术层面讲解沟通所需要的技巧,那我这部分会投入时间详细阅读。后14个章节,涵盖了生活工作中不同的沟通情境,我会结合自身需要选择性地来读。目前与我有关常涉及的是:打电话(第5章)、面谈(第6章)、撰写报告(第16章)、其他文书任务(第17章),所以这些会优先看。我对视觉辅助工具、增加阅读速度、提高阅读效率这3章很感兴趣,也会安排时间来读。剩下的比如求职面试、演讲、撰写英文商务书信等等,对我们这种乡镇单位而言目前用处不大,我会放到有需要时再来查阅。
这里补充一个小的插曲:书里有张书签上链接了一本名为《沟通的艺术:看人入里,看出除外》的书。本周找到了电子版,也对其进行了检视阅读。至此,在「沟通人际关系」这个主题上已经收集了4本可读的书,按结识的顺序分别是:《非暴力沟通》《沟通圣经》《沟通的艺术》《如何阅读一本书》(部分章节)。
二、感悟和收获
若做一个整体评价,这本书倒不辜负它的副标题——“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
按计划选择性地读完后, 我起初把本书定位为工具书,后来结合前四章,我认为也包含了沟通理论方面的知识,所以大致可归为学习类的书。
我最大的一个体验是这本书照亮了我的一个思维窄巷:我想当然地认为沟通只是涉及到说与听这样的两个方面,忽视了其实还包括读和写。
最后补充说下这本书的一个亮点:有作业、练习等模块。一开始倒是我窄化了这本书的阅读群体,算是以己度人啦,单纯认为这本书是适合想要通过学习沟通,来改善工作环境等人际关系的个体们,现在丰富了原来的认识,觉得本书也适合一些团体或组织作为进行沟通咨询培训的教材。
三、尝试改变:
会读这本书出于问题导向。
在阅读之前,我遇到的沟通困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作中,自己属于老黄牛低头拉车类型,可以把手头的事情完成得很好,但似乎在领导那儿得不到积极正向的反馈,观察其他同事,令我发现除了会干还要能说,才能更大的呈现出自己所做事情的价值;另一方面体现在亲密关系中,有时会跟伴侣发生不必要的争吵,大约出于意思上的误解,这点让我非常想要改善。而本书更大程度上帮我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我从以下几个场景中尝试运用书中的几个观点,意外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 1.接打电话:
我的工作性质经常会通过接打电话来传达信息。之前,我会比较公事公办机械似的开展,如:“喂,你好,请问哪位啊。……哦,请问你有什么事儿呢?”会觉得电话沟通反正也看不到彼此嘛,松垮一点又何妨呢?现在反思,旧时状态下打电话的语气中所包含、传递过去的情绪,会给对方带来怎样的感受,会不会感到不舒服不专业?为何有时候通话不是高效的愉快的呢,产生驴唇不对马嘴呢?
目前,接打电话时,我除了会花几秒钟打个腹稿理顺一下思路,更是注意放松口腔和身体的姿态,起码现在这么做,自我感觉专业度提升了几分,棒棒哒。另外,提前准备好纸笔来记录可能需要的要点,而不是“你等下啊,我找个笔”来的能留下好印象。 - 2.注意书写
这个不禁联想到参加各种考试前,老师常会苦口婆心地劝道一定保持卷面整洁、字迹工整。学生时代,会照做是出于听老师的话,获得高一点分数的目的;现在我深切地觉得,书写反映出一个人当时的情绪,能无意间影响他人对你印象的判断。于是,最近在给上级呈现文件时,我会有意放慢记录速度,把字写得工整些。 - 3.女“汉子”的爱美之心
虽性别女,但我更像是从假小子长成了女汉子,一直是较为忽略外形的。虽偶尔冒出打扮得美美的念头,却没有那么大执行力,最终又落脚为自我安慰:就那么回事儿吧,干干净净就行。
这次读完本书,从“沟通”的视角调整了我的认知。沟通也有非语言的,比如空间距离、肢体、穿着、神态。他人看到你的第一眼所进行的“解读”中外表有很大作用,是一种无声的沟通。为什么在不同的场合我们需要备以适宜得体的着装,这除了是一种尊重,也是你的“周边语言”。
上周去采购了一些其他风格的衣服,穿在身上心情很愉快,自信多了几分之余,内心对自我的要求仿佛也跟着晋了一个级别,走路似乎气都提起来啦。
这些小例子虽是细微改变但令我很高兴有满足感。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分享或主动阅读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这样有意义吗?和我有什么样的联系呢?”。我认为只要用到自己身上,产生积极改变,便是最大的意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