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从小我们便被教导要发扬“勤学好问”的优良传统,直到高中都会有老师明示,喜欢爱问问题的学生。于是,很多人都经历过一段疯狂发问的阶段,无论如何都要憋出点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学会思考,有更多的自尊意识,也渐渐不会随意发问了。但是,这是否代表我们真的明白那些没有问出口的问题,是否真的明白如何提问?
现实是我们并没有。很多我们自认为明白的问题其实是一知半解,没有明白的却又羞于发问,即使有勇气发问,也由于没有抓住重点而无法找到最佳答案。于是,世间事,很多都混沌的掺杂在记忆里,一生都无法明晰。
如何提问
要想使自己的记忆中少些遗憾,就需要对每个问题进行精细加工。但对于那些一知半解或无人解答的问题,我们应如何处理?答案是:自问自答。
提问,并不仅限于人与人之间对话,也可向自己发问。因为内部言语有助于思考,其实很多问题经过自己认真雕琢后完全可以解决。那究竟应该问些什么?我的回答是:问造成事情结果的背后有几个原因。
分析历史事件,都会从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两个角度出发,而现实生活中导致一个结果发生的因素远不止这些。悲哀的是人们最先发现的通常都最浅显,但却将这最经不起推敲的外壳当做事物的本质,从而酿成悲剧。但若再往下挖一步,就会对事物的认识有天翻地覆的改变。下面我要说的例子,可能会颠覆您的认知,请做好心理准备。
一果多因
几年前的“小悦悦事件”引发民众对人性的广泛讨论。人们不断地提出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没人救助一个可怜的躺在路边的小孩?得到最多的答案是:人性的冷漠与自私。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加快,原本集群式的平房被鳞次栉比的楼房取代,加之社会文化纷繁复杂,人心似乎也没有以前那样单纯。在陌生人居多的城市中生存,总会将“少管闲事”奉为上策。于是,很多路人本着怕担责任的想法避开一个小孩似乎比承担一串责任更加划算的想法冷眼旁观,导致孩子命丧黄泉。
这个原因并没有错,且最易想到。但此时您若问自己:是否还有别的原因,剧情将会如何发展?答案当然是有另一种解释:责任分散。
责任分散是社会心理学方面的术语,指人数增多后,每个人都以为其他人会承担责任,因此责任被分散。这是人类社会所具有的正常现象。那如果我说,“小悦悦事件”从某种角度是正常现象,您还能接受吗?但事实的确如此。很多人看到了这凄惨的一幕,且正因大家觉得她急需救助,便认为一定有人已打过急救电话,但所有人都这样认为,就发生了责任分散,最终无人帮忙。这种现象完全可能发生,且不可避免,毕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这个理论并努力克服。这样想来,您还会觉得人心险恶吗?
若再对自己狠些,则还会有第三个原因:注意分散。
清晨的大街是忙碌的,每个人或睡眼朦胧的刚被叫醒,或匆匆忙忙赶去上班,注意力被分散,不会集中在路边那个弱小的身影上。之所以清洁工会报警,是因为她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路上,从这点也可解释为何无人救助。
我并不是做责任开脱,也不是自欺欺人,只是在陈述一个观点:一果多因。有时事情的发生并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例如:公交车上看到某姑娘不给老人让座,就批评她没有素质不懂尊老,岂不知她刚收到癌症晚期的通知书,正伤心欲绝,无暇顾及旁人。这样的例子层出不穷,相信您脑子里想到的比我的还多。
所以,俗话说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问的应该是还有没有其他原因,是否另有隐情。不为别的,只为挖掘事物的深层原因,从而对这个世界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少一些偏见和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