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第四
1
第四:
襌衣,江淮南楚之間謂之褋,關之東西謂之襌衣。有袌者,趙魏之間謂之袏衣;無袌者謂之裎衣,古謂之深衣。
襌衣,江淮南楚之间谓之褋,关之东西谓之襌衣。有袌者,赵魏之间谓之袏衣;无袌者谓之裎衣,古谓之深衣。
2
第四:
襜褕,江淮南楚謂之𧝎褣,自關而西謂之襜褕,其短者謂之裋褕。以布而無緣,敝而紩之,謂之襤褸。自關而西謂之䘪䘿,其敝者謂之緻。
襜褕,江淮南楚谓之𧝎褣,自关而西谓之襜褕,其短者谓之裋褕。以布而无缘,敝而紩之,谓之褴褛。自关而西谓之䘪䘿,其敝者谓之致。
3
第四:
汗襦,江淮南楚之間謂之䙢。自關而西或謂之衹裯、自關而東謂之甲襦。陳魏宋楚之間謂之襜襦,或謂之襌襦。
汗襦,江淮南楚之间谓之䙢。自关而西或谓之只裯、自关而东谓之甲襦。陈魏宋楚之间谓之襜襦,或谓之襌襦。
4
第四:
帬,陳魏之間謂之帔,自關而東或謂之襬。
帬,陈魏之间谓之帔,自关而东或谓之襬。
5
第四:
蔽䣛,江淮之間謂之褘,或謂之袚。魏宋南楚之間謂之大巾,自關東西謂之蔽䣛,齊魯之郊謂之袡。襦,西南屬漢謂之曲領,或謂之襦。褌,陳楚江淮之間謂之䘴。
蔽䣛,江淮之间谓之褘,或谓之袚。魏宋南楚之间谓之大巾,自关东西谓之蔽䣛,齐鲁之郊谓之袡。襦,西南属汉谓之曲领,或谓之襦。褌,陈楚江淮之间谓之䘴。
6
第四:
袴,齊魯之間謂之䙭,或謂之襱。關西謂之袴。
袴,齐鲁之间谓之䙭,或谓之襱。关西谓之袴。
7
第四:
褕謂之袖。
褕谓之袖。
8
第四:
衱謂之褗。
衱谓之褗。
9
第四:
袿謂之裾。
袿谓之裾。
10
第四:
褸謂之衽。
褛谓之衽。
11
第四:
褸謂之緻。
褛谓之致。
12
第四:
裯謂之襤。
裯谓之褴。
13
第四:
無緣之衣謂之襤。
无缘之衣谓之褴。
14
第四:
無袂衣謂之䙃。
无袂衣谓之䙃。
15
第四:
無𧙥之袴謂之襣。
无𧙥之袴谓之襣。
16
第四:
䘯謂之𧙖。
䘯谓之𧙖。
17
第四:
衿謂之交。
衿谓之交。
18
第四:
裺謂之襦。
裺谓之襦。
19
第四:
襜謂之䘸。
襜谓之䘸。
20
第四:
佩紟謂之裎。
佩紟谓之裎。
21
第四:
褸謂之𧙖。
褛谓之𧙖。
22
第四:
覆䘹謂之襌衣。
覆䘹谓之襌衣。
23
第四:
偏裨謂之襌襦。
偏裨谓之襌襦。
24
第四:
𧘑繵謂之褌。
𧘑繵谓之褌。
25
第四:
袒飾謂之直衿。
袒饰谓之直衿。
26
第四:
襃明謂之袍。
襃明谓之袍。
27
第四:
繞衿謂之帬。
绕衿谓之帬。
28
第四:
懸裺謂之緣。
悬裺谓之缘。
29
第四:
絜襦謂之蔽膝。
洁襦谓之蔽膝。
30
第四:
裪𧝃謂之袖。
裪𧝃谓之袖。
31
第四:
帍裱謂之被巾。
帍裱谓之被巾。
32
第四:
繞䋸謂之𧞶裺。
绕䋸谓之𧞶裺。
33
第四:
厲謂之帶。
厉谓之带。
34
第四:
襎裷謂之幭。
襎裷谓之幭。
35
第四:
繄袼謂之䙔。
繄袼谓之䙔。
36
第四:
楚謂無緣之衣曰襤,紩衣謂之褸,秦謂之緻。自關而西秦晉之間,無緣之衣謂之䘪䘿。
楚谓无缘之衣曰褴,紩衣谓之褛,秦谓之致。自关而西秦晋之间,无缘之衣谓之䘪䘿。
37
第四:
複𧝄,江湘之間謂之𧞫,或謂之筩褹。
复𧝄,江湘之间谓之𧞫,或谓之筒褹。
38
第四:
大袴謂之倒頓,小袴謂之䘨𧘈。楚通語也。
大袴谓之倒顿,小袴谓之䘨𧘈。楚通语也。
39
第四:
𢄐,巾也。大巾謂之𢁥。嵩嶽之南,陳潁之間謂之帤,亦謂之𢄐。
𢄐,巾也。大巾谓之𢁥。嵩岳之南,陈颍之间谓之帤,亦谓之𢄐。
40
第四:
絡頭,帞頭也。紗繢、䰎帶、䰂帶、𢂺、㡋,幧頭也。自關以西秦晉之郊曰絡頭,南楚江湘之間曰帞頭,自河以北趙魏之間曰幧頭,或謂之𢂺,或謂之㡋。其遍者謂之䰎帶,或謂之䰂帶。覆結謂之幘巾,或謂承露,或謂之覆䰂。皆趙魏之間通語也。
络头,帞头也。纱缋、䰎带、䰂带、𢂺、㡋,幧头也。自关以西秦晋之郊曰络头,南楚江湘之间曰帞头,自河以北赵魏之间曰幧头,或谓之𢂺,或谓之㡋。其遍者谓之䰎带,或谓之䰂带。覆结谓之帻巾,或谓承露,或谓之覆䰂。皆赵魏之间通语也。
41
第四:
屝、屨、麤,履也。徐兗之郊謂之屝,自關而西謂之屨。中有木者謂之複舄,自關而東複履。其庳者謂之𩊁下,襌者謂之鞮,絲作之者謂之履,麻作之者謂之不借,粗者謂之𡲾,東北朝鮮洌水之間謂之𩊅角。南楚江沔之間揔謂之麤。西南梁益之間或謂之𡲾,或謂之䋀。履,其通語也。徐土邳圻之間,大麤謂之𩊅角。
屝、屦、粗,履也。徐兖之郊谓之屝,自关而西谓之屦。中有木者谓之复舄,自关而东复履。其庳者谓之𩊁下,襌者谓之鞮,丝作之者谓之履,麻作之者谓之不借,粗者谓之𡲾,东北朝鲜洌水之间谓之𩊅角。南楚江沔之间揔谓之粗。西南梁益之间或谓之𡲾,或谓之䋀。履,其通语也。徐土邳圻之间,大粗谓之𩊅角。
42
第四:
緉、𦄍,絞也。關之東西或謂之緉,或謂之𦄍。絞,通語也。
緉、𦄍,绞也。关之东西或谓之緉,或谓之𦄍。绞,通语也。
43
第四:
纑謂之縝。
纑谓之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