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家长反映:“我家孩子小学成绩挺好的,常常考100分,为什么到了中学,成绩突然就落后了呢?”
其实,小学成绩是具有一定“欺骗性”的,中学成绩不好,很可能是因为孩子在小学时,家长忽略了阅读能力的培养。
调查表明,59.2%的学生只用很少的一部分时间来阅读课外书籍,甚至有6.2%的学生阅读时间为零,只有12.3%的学生花在阅读方面的时间比较多。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提出“阅读饥饿期”的说法。他认为,孩子对阅读的饥饿感形成于14岁之前。
父母是否在小孩5岁以前经常给孩子讲故事,影响着孩子今后阅读技巧的形成。同时,人在14岁以前的阅读体验,对孩子的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
可见,孩子在这6~12岁的小学阶段,能不能养成比较好的阅读习惯,则是重中之重。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拥有一个阅读的习惯呢?
一、给孩子讲故事
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从幼时的睡前故事,再到小学一二年级的童话、寓言故事。这些有趣的故事,都能激起孩子阅读的兴趣。这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第一步。
多读童话等体裁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对右脑思维的开发和想像力培养很有好处。”著名的“童话大王”郑渊洁这样说道。需要的家长可以扫码领取。
二、家长参与阅读
很多家长经常抱怨自家孩子不喜欢阅读,在家不是看手机玩游戏,就看电视。面对孩子在家如此表现的同时,家长是否有注意过自己在家的状态呢?
下班回家往沙发一坐就跟长在沙发上一样;
空闲时间手机电脑不离手;
......
可以试着与孩子共读,享受和孩子一起阅读的愉悦感,久而久之,孩子便会耳濡目染爱上阅读。
三、创造阅读环境
家长想要让孩子爱上阅读,就要重视环境的影响力。
平日休息时,可以陪孩子一起看书,或者陪孩子去逛书店,图书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书架上的书就会越来越多,良好的阅读环境自然也就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