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还记得胡适先生笔下的那个处处闻名,人人皆晓的差不多先生嘛?
他奉“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为真理。
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一辈子马马虎虎,直到咽气的时候还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
表面上凡事不计较,凡事想得通,实质上懒惰迂腐,不求进取。
鲁迅也曾经说过:中国四万万的民众害着一种毛病。病源就是那个马马虎虎,就是那随它怎么都行的不认真态度。
许许多多的人就在“差不多”的圈套里度过一生。
而我就是其中之一。从小到大,凡事我都追求差不多就行。上学的时候,考试每次以不要垫底为目标;工作时,做事应付差事,认为能过得去就行;结婚时,觉得年龄到了,找个差不多的就行。
殊不知,差不多的n次方就等于差太多。记得曾在网上看到过的一个例证:对于一个113道工序的工作,如果每道工序的成功率为99%的话,整项工作的成功率也只有27%。
只能精进,不能差不多。这也是“德国制造”、“瑞士制造”闻名世界的原因所在。
仔细想想,差不多心理背后,缺的是“做”,缺的是“用心”,缺的是开阔的眼界和明确的目标。以“差不多”给人生设限,就少了“再向前走一步”的动力。
这样似乎能解释通我三十年来事事求中而不求上,导致半生平庸的原因所在了。
越是去学习,越感觉到自己的无知,就越想深究;越是不去学,就越盲目乐观,越孤傲自大。
要么不做,要做就全力以赴的去做好,拒当差不多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