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货币流通速度,之前也曾经做过简单的分析。
之所以单独把货币流通速度拿出来分析,是因为这个参数对于解释现实,以及寻找更好的经济问题的解决方案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这个参数的分析上,现有的理论都存在一些问题。当然,《规则论》的分析,也只是一家之言,作为一种可能性,供大家参考。
关于货币的流通速度,这里主要分析马克思的货币流通公式,和费雪公式
马克思的公式是:MV=PQ
M 是货币总量 V是流通速度 P是商品价格 Q是商品数量
费雪公式是:MV=PT
费雪公式中,假定货币流通速度V以及社会交易量T短期内是常数。这样,一般物价水平P和货币平均数量M就有了正相关。
这两个公式的关注点,是货币总量M。因为经济学中确实存在一个未解的难题,那就是货币总量M如何控制,才能够确保货币不滥发。后来的凯恩斯的公式,以及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公式,关注点也都是货币数量M。
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效果都不能说很好。这里提出一个观点,之所以发生这样的情况,和理论界对于货币流通速度V的理解,存在错误有很大的关系。
个人认为,在货币流通速度方面,马克思的公式,是被误解了;而费雪公式,则存在谬误。
因为流通速度的根本,是商品流通速度,而货币流通速度,只是一种假象。
大家的感觉里,好像货币流通速度和商品流通速度是互为镜像的关系:当物品A手里流向了B,货币,则从B手中流向了A。二者的价值相等,但方向相反。
但是,商品的流通,和货币的流通,其实有本质的不同
根据《规则论》的经济运行模型,生产是为了什么?为了满足需要。
所以,只有满足了需要的生产,才是真正的生产。
从需要的角度看,商品这个东西,最终一定是要被消费掉,或者被浪费掉的;商品被消费或者被浪费,最根本的特征,是会从市场上消失,用时长短而已。
货币则不同。货币其实非常类似于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无论发生多少次交换,货币的数量是不变的(如果不考虑自然损耗的话)。
所以,商品的流通,是一个商品从生产出来,到被最终消费掉的过程,一个效用实现的过程。物品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并不能算作流通了一次。只有物品到了一个人手中之后,被使用了,从此以后不再进入市场,才能够说,商品流通了一次。
而货币的流通,只是纯粹的所有权的变化。不管发生多少次交换,货币不会消失。货币不可被消费。从本质上讲,货币流通,没有意义。
所以,货币流通速度的计算,必须根据商量流通状态来定义
可以看一下,三种流通情形:
第一个,商品由生产者直接卖给了最终消费者。比如说,一个人,直接找果农买了一个苹果,吃掉。
这种流通方式下,货币流通速度V是1,完成一次流通,需要的货币量是m。
而第二个呢,商品在卖给最终消费者之前,经过了两道周转。苹果先卖给了批发商,批发商又卖给了门店,门店卖给了消费者。假定批发商和门店都不赚钱,这个模型,和第一个,在结果上是一样的,就是果农卖了一个苹果给消费者。但是,经过了两道周转,需要的货币的量,却变成了原来的3倍:批发商,门店,消费者都最少需要m的货币量,才能够完成这次流通。所以,这种流通方式下,货币流通速度V是1/3。
第三个,甲有一张苹果券,乙有5块钱,甲把苹果卖给乙,卖了5块钱,过了两天,又用5块钱的价格从乙那里把苹果券买了回去。那么,货币流通速度V是多少?
答案是0。
因为,流通完成的标志,是商品的消费。
但是,甲和乙都增加了5块钱的销售额。这就是所谓的虚假繁荣。
第三个模型,看上去有些荒谬。
但问题是,虚拟经济,或者说金融,不就是这么玩的吗?
所谓实体经济,说的就是实体商品的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而虚拟经济,物品,比如说,股票,是不变的,变的是所有权-今天它属于这个人,明天这个人卖了,它就属于了另一个人,但东西,还是那个东西。
用一句哲学语言来描述,就是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运动方式,有根本性的不同。
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叫做“流动性”,流动性好的资产,是股票,债券,存单之类的东西,因为可以快速变现;但这些东西无论流动有多快,周转多少次,参与其中的货币的流通速度V,约等于0。
流动性最好的虚拟经济,货币流动速度为0。 听上去很像一个悖论,但这,就是事实。
因为,本质上,需要流通的,是商品,而不是货币。
马克思的公式,描述的是有限货币情况下的流通;而费雪公式,描述的则是无限货币的情形。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的指出,一个物品被消费掉,货币才算是流通了一次。因此,在马克思的理论里,货币流通速度和商品流通速度是统一的。
但是,费雪公式就不是如此。
费雪公式里,P和M确实是正相关,但谁是因,谁是果呢?
这个公式里,P上升,指的就是通货膨胀,因为P是一般物价水平。这个上升,除了货币超发,不可能有别的原因。所以,物价上升带来更多的货币需求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另外,假设V不变,是不成立的。如果政府发行的货币,都进入了虚拟经济,那么,更多的钱的流通速度为0的后果,就是货币数量上升,V 会下降,但P不上升,T也不上升。
为什么这个参数很重要?举个例子,GDP的计算,美国是把二手房交易计算入GDP里面的,政治上讲,这是严重的掺水;理论上讲,这会让人们对于经济运行的真实状态产生严重的误判,对经济政策的制定会带来严重的误导作用。
再比如,货币总量的计算,当对流通速度V的计算出现了错误,那么,货币总量M自然不会正确。货币超发的根源,很可能就在这里。
再比如说,安倍经济学。日本发了那么多货币,物价就是不涨,商品生产也没有上升,就业也没有改观,就是因为发行的货币都是在金融圈里空转,导致货币的流通速度V越来越低,而实体经济,依然低迷。
要弄清楚货币流通速度的真正内涵,就要弄清楚到底什么是流通。
流通的世界里,货币就像是大海,而商品,就像是海里的鱼,无论鱼游到哪里,海是不变的。
这就是流通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