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号收到社长奖励的十月“阅读之星”的书,《毛姆传》作为本月文学社共读书目因未能从图书馆借到,是其中一本。29日看完。
初识毛姆
**《毛姆传》,马尔克斯、村上春树、博尔赫斯、张爱玲、奈保尔一致推崇!千万文艺青年的心中挚爱!他的人生比他的《月亮和六便士》《刀锋》还要精彩一百倍! **
并没读过他的作品,有幸初识便是他比作品还要精彩一百倍的人生。通读此书,有了我的毛姆印象。书摘与小感如下:
成就,基于热爱
**P35毛姆是个狂热的自学者,无比自律、勤奋,他的阅读量惊人,不仅读英文的文学作品,也读法文、德文、俄文和意大利文书。两个月内,他读了三部莎士比亚的戏剧,莫姆森的两卷本《罗马史》和一大半朗松的《法国文学史》,几本英文和法文小说,两本科学著作和一部易卜生的戏剧作品。
P267只要一天能读几个小时书,毛姆就很知足了,毛姆一直把读书称作一种瘾。他解释说,读书是“一种必需品,如果被剥夺一小会儿,他就感觉自己想被剥夺了毒品的瘾君子一样烦躁(《总结》)”。无论在哪儿,他都会准备充足的书,旅行时也会带一箱子书。**
我目前也基本是坚持每天读书的,然而连续两个月的文学社“阅读之星”也不过是区区每月三本而已。毛姆涉猎之广博及对读书之热爱,叹为观止。这大概与他的严肃自律与非常自控力有很大关系。
严格自律,对自己的“狠”是成就的保障
**P314—315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玛莱斯科别墅的生活方式概括了他本性的两个侧面:一面是奢华、温暖和肉欲,一面是严肃和自律。客人们睡得很晚,在泳池边虚度时光,毛姆的日常生活则是严格且一成不变的,任何事都不许打搅到他。他每天早晨醒得很早,早餐端到床上之前,他先用一个来小时的时间阅读,边看报纸边抽烟斗。八点半,他洗澡、刮胡子、穿衣服。九点左右回到屋顶的书房,一直在那儿待到中午十二点半……午饭后,他回去小睡一会儿,然后继续读书,四点左右再次现身……十一点钟他要上床睡觉,好保证第二天上午能在良好的状态下工作。
对毛姆而言,写作不仅是他的职业,也是他的生活。工作时,他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非常有自控力……他給自己定了个规矩并严格遵守,那就是,每天工作三个小时,不多也不少,这个习惯是从达尔文那儿学来的。达尔文每天工作不会超过三个小时,但依然彻底改变了生物科学。**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有的。而我们的时间都去了哪里?我们都如何管理我们的时间,如何安排我们的作息? 达尔文每天工作不超过三个小时,但依然彻底改变了生物科学;毛姆每天工作也不超过三个小时,依然成名成家,作品多产。我们每天工作几个小时?又收获了什么?创造了多少价值呢?
知自己,方知世界
**P140毛姆对自己的作品有敏锐的判断,他知道《人生的枷锁》和他从前的任何作品都不在一个水准上,他还知道他这么做是为了取悦自己、获得全部的书写自由。正如他对海涅曼所解释的那样:“我意识到过去我过多地向所谓的大众品味妥协,很多作家由于贫穷被迫考虑这样或那样写是否会影响书的销量,但我认为让任何这类想法影响到我都是可耻的。”
P283旅行期间,他尽量每天写日记,改编剧本,向经纪人下达各种指令。**
……我得出一个结论,我的异国素材写作已经走到了尽头。当然,我做的笔记还可以写成很多我将来的小说,但我没有能力吸收的东西太多了。我毫不怀疑别的作家能根据这里和东方创作出小说和戏剧,但我自己已经做不出更多了……不管怎么説,我现在收集到的材料还够我写个四五年的。
**毛姆承认自己的想象力不足……他的幻想被可能性束缚着,无法像某些作家那样天马行空。
他的脑子里有无数的故事,所以不愁找不到主题。动笔之前,主题和人物往往会陪伴他数月,甚至纪念,他从来不需要写提纲,一旦提笔就停不下来,写得飞快。**
他不仅擅长于取悦大众,对自我亦有清醒的认知。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清楚的知道自己需要及想要的是什么。他的一生都专注并围绕着他痴迷的“写作”,读书、通过旅行和社交搜集素材、每日笔耕不辍。
柏瑞尔·马卡姆在《夜航西飞》中写到:“可能等你过完自己的一生,最后却发现,你了解别人,胜过了解你自己。你学会观察别人,却从不观察自己。”知自己,方知世界。毛姆正是基于对自己深刻的了解,才更能了解他人,了解他笔下的那些打动人心的人物和事件。
***爱国,行动是最有力的表白 ***
P159他内心充满了强烈的爱国激情。“对我来说,英格兰在地图上的形状是意义深远的,”他试着分析自己独特的爱国主义行为,“这是一种汇集了骄傲、向往和爱的情感,一种让牺牲变得容易的情感。”他决定在战争结束前,也就是在年内便积极投身抗战。他的很多文学界的同仁,如H·G·威尔斯和阿诺德·本涅特书写战争,威尔斯在家里写,本涅特去了法国北部,向读者描述前线的情况,毛姆和他们都不一样。毛姆压根儿就没想过写作:他要的是行动。
出生在法国的大英领事馆的毛姆,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他的跟其他人都不一样的表达方式令人肃然起敬! 似乎只有这件事,是他不以写作为动机的。 他对国家的爱的表达是行动,而唯有行动,永远是最有力的表白。
金钱的意义,挡不住凄凉晚景
**P269随着年岁的增长,对毛姆而言,金钱在很多方面意义重大:金钱能給他带来人身和艺术自由,允许他在愿意时出手慷慨,必要时换取宁静,他买得起最好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他青年时的物质匮乏。
P448毛姆一生取得了至高的成就,表现出无限的智慧,对人性有敏锐的洞察力,很少有人能料到晚年的他会陷入几乎无法自拔的痛苦之中。**
毛姆一生不仅为这个社会创造了极大的精神财富,也挣得了足够支撑他自己及身边人体面人生的物质财富。这无疑是一种能力的象征,也是他得以持续创造精神及物质财富的保障。可惜金钱的意义没能挡住晚景凄凉……
准确的説,他是一个双性恋者。他爱苏•琼斯,纵使她是个滥交的女人他仍毫不在乎的想要娶她为妻却惨遭拒绝; 他爱杰拉德•哈克斯顿,却不得不为了确保余生的平静在相伴三十年后遗憾的分开。他恨西里尔•韦尔康,一个用婚姻把他的生活变成十足地狱的女人; 也在晚年被他所信任的艾伦•塞尔蒙骗的失去最后的天伦,名誉扫地……他給侄子罗宾留了信托基金,罗宾却在他死后不久便兜售他的隐私以换取利益……
阅读传记,观照自己
朋友分享的一段评论説“普通人只死一次,盖棺定论,从此长眠。名人要死两次,一次是肉身死亡,一次是传记出炉。大名人呢,死许多次,一本本传记陆续问世,一寸寸隐私翻出来检验,死了许多次都还死不了的,索性永垂不朽。英国作家萨默塞特·毛姆(Somerset Maugham,1874-1965)对于传记可能造成的“二次死亡”其实早有防备,他坚决反对泄露自己的私生活,不允许出版任何有关自己的传记,烧掉了手头的所有信件,还叮嘱文学经纪人,在自己死后也要照此办理。可惜,洞察人性的毛姆还是没有料到,人们对名人的隐私如此好奇,身边人如此不可靠,传记作者们如此技痒。”
无论如何,还是要感谢《毛姆传》的作者赛琳娜•黑斯廷斯,赛琳娜用“萨默塞特•毛姆,一个伟大的讲故事的人。”结束这本传记,作者本人无疑也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而读者自然都是喜欢听故事的人。丽萨•克龙在她的《你能写出好故事》中结合脑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我们那传承了几百万年的聪明大脑,总是在不经意间从故事里汲取生活经验,使我们不必亲身经历那些或刺激或精彩或刻骨铭心的情节,却能深切体会到如何才能在那样的情境中存活下来,并生活得更好。这就是故事对我们人类的意义。”
阅读传记的意义,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领略他人的精彩人生,观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