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在河边散步时,突然听到有人大喊:“谁的孩子?”,“谁的孩子?”……循着声音看到一个人手里提着个湿漉漉的孩子在大喊。原来是有小孩掉进水里了。
零下十度的天气,一个学龄前的孩子不可能一个人在河边玩,那么带孩子来河边的人呢?相信那一刻所有人心里都有这样的疑问。小孩子幸好被路过的好心人及时发现,幸好路人看到他时,尚未涉水太深,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要知道这条河里淹死的大人已经不在少数了,何况一个孩子呢?真不敢多想。
什么都不用想了,好在孩子被救下了,只是这么冷的天,湿漉漉的孩子落水,不吓出毛病,也会冻出毛病的呀。那么带他来的人呢?大家接力赛般的呼叫:“谁的孩子?有孩子落水了?”久久没人回应。那日我和那人也参与到一边呼叫,一边为孩子找同行人的队伍中。
那日,孩子落水了有人呼叫,有人帮忙焦急的四处寻找孩子的通行者,也有人拿出手机在拼命的拍摄。我和那人看大家的呼叫没有找来孩子的通行者,便离开人群。边向前走边打问。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前面大约两百米左右的地方,我们找见了孩子的妈妈。她正一脸春风的在拍视频。和她在一起的共有四个女人,一个大点的孩子,还有一个男人。我们看到时,四个女人正在变换着各种姿势等着拍视频,她们笑颜如花,她们动作夸张,旁若无人的全情投入在视频拍摄中,而男人正在努力的迎合着女人们的要求,忙不迭的操作着手上的手机,旁边大点的孩子正看得不亦乐乎。
听到我们的呼叫,四个女人中的一个女人,当时并没有离开队形,只是边继续做着夸张的动作,边伸长脖子问旁边的大孩子:“××呢?”大孩子听到女人的发问,才如梦方醒的说:“自己玩去了。”听到这个回答,女人才很不情愿的嘟嘟囔囔走出队伍,她一边骂着大孩子怎么不看好孩子,一边慢条斯理的走过来,东张西望的找孩子,我看到她的样子。赶忙走近几步说:“那边有个孩子落水了,你过去看看是不是你家孩子。”她听了我的话,显然才有点着急,三步并作两步往前面的人群跑去。
我远远望着她跑去的方向,不一会儿就看到她抱起了湿漉漉的孩子。而此时这边几个正在拍视频的人,突然好像被人捏住了脖子,停下了刚才还很风情的动作,伸长脖子顺着人流看向前面,好半天,她们才像反应过来什么似的,一齐向孩子落水的地方跑去。
看到孩子找到了带她来河边的人,我和那人继续朝前走远远的离开了现场。只是一路上我再也没有了散步的心情。
走在路上我心里反复琢磨一个问题拍视频真的很重要吗?现在每天出门,无论是什么地方,什么场合都能看到忘乎所以拍视频的人。
前天下雪,我和那人去公园赏景拍照,就看到随处可见三五成群拍视频的人,她们在湿漉漉的雪地上,尽情的摆着各种姿势,完全一副无所顾忌的样子,我能说她们是真的率真,还是真的回归吗?雪到底是春天的雪,水很大,大多地方脚一踩上去就会化成水,我不由想那些躺在雪地里打滚的人是真的不怕造出个病来吗?
如今短视频流行,无论遇到什么事,有人习惯采取不紧不慢停下来拍摄发至网络的方式,无论多么急迫的事都一样。尤其不可理解的是我曾在庙宇里,甚至丧事上都看到过乐此不疲拍着视频说笑的人。甚至有的人看到别人的不幸拍个视频宣传也就算了,就连自己家里遇到悲痛的事,也会拍个视频发布记录。拍个视频记录生活当然无可厚非,但在一些神圣的地方,悲伤的时候拍视频记录,确实在我的意料之外。
拍视频很重要吗?
对于短视频我始终爱不起来,抖音快手之类的也是从不会去看,除了偶尔看个做菜啥的视频,很少打开视频看,在我看来,短视频上的大多内容很低俗,浪费时间不说,看多了还会严重影响身体,所以很多时候,我都是无法理解痴迷于短视频人的心思的。
离不开手机,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时代病,有人说网瘾是这个时代的一种通病,尤其是短视频是这个时代的精神鸦片。
随着直播和短视频的流行,人们的价值观正在发生强烈的扭曲:越来越多“丑”的东西正在备受宠爱。我在上海时基本每周都会去公园打球消遣时光,看到好多国际友人,他们也会全家一起玩,相对来说拍视频的人要少得多,对视频痴迷的还是国人多点,尤其是大妈们更是乐此不疲。短视频也许是既广场舞之后,大妈们又一波引领潮流的一大壮举吧!当然短视频的参与度是远远大于广场舞的,它早已蔓延至社会各阶层人群,各年龄段的男女人群了。
越来越多的网红,不断的去制造一些庸俗的内容去迎合了人性的窥私欲和好奇心,它们赚了很多钱,而且成为整个社会的标杆,引发年轻人的模仿和向往。
社会越来越低俗化,人们越来越享受感官刺激,互联网上最流行,最易传播的内容,不是最有价值的内容,而是最能给大家带来情绪化的内容,或者各种畸形的表演……
为什么短视频会让人如此沉迷呢?
有人说:因为人的大脑里有一种叫多巴胺的神经传导物质,当人被外界刺激的愉悦时,多巴胺会大量爆发出来, 从而让人产生“快感”。我不知道这种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但在我的印象里短视频快捷直观的特征,的确是很有一定的优势的。
在我看来,短视频的流行,一如吸毒的人会上瘾,抽烟的人有烟瘾,好赌的人有赌瘾应该是相通的吧!
短视频时代,我们浪费的不只是时间,主要是一些独立思考能力的缺失,只能活在鸡汤里,互联网上最容易传播的从来就是各种情绪而不是真相,大多上网的人自以为掌握了见识,其实他们只是把情绪当理性,把信息当知识,把偏见当思想。
在大数据时代,平台精准的算法掌控下,每个人的喜好和需求都被精准掌握,以短视频为代表的内容推送,不过是算法为每个人量身打造的“内容茧房”,结果就是每个人只能看到自己相信的东西,这使人变的更加狭隘和偏执了。
在密不透风的短视频里,人们的大脑再也不愿意做深度思考,开始不断的享受各种短平快的刺激,沉溺在上瘾的世界里,因此大众的独立思考能力被严重干扰,认知和三观在冥冥之中被平台操控。长此下去,绝大多数人都将像宠物一样被圈养起来,沉溺在各种短暂的刺激和快乐里,被各种互联网内容和廉价的食品填饱,并且乐此不疲。与之相对应的是:人类的精神世界将越来越迷茫,绝大多数人都找不到人生的坐标和意义,只能机械式的竞争和奔波,焦躁,偏激,厌世,消极等各种负面情绪充满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拍短视频也许对某些人来说真的很重要,但相信不是对所有的人都很重要,即使很重要,也绝对比不上孩子的生命更重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