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的时候,我苦于孩子们学习的自主能力与学习方法还达不到我想要的程度。 在和孩子们的一次聊天中,我引导孩子们尝试总结每个学科老师的教学规律。比如说我的语文课,孩子们这样总结:
先预习生字词,解决生字词中的疑难。
第二、课文作者,写作背景等资料的搜集,第三、初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结构,分段等。
第四、结合课后习题赏析文章的语言,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五、完成配套练习题。
第六、同类文章的创作与仿写。
第七、测试
嘿,你还别说,学生把我日常上课的流程总结的还挺到位。接着我又问:“这些过程中哪些是你自己可以独立完成的,哪些是需要我的协助?”学生说:“除了第三和第四项其他均可以独立完成。”又有学生说:“其实第三和第四项我们也可以尝试着自己去做,但不知道自己做的对还是错,不敢去尝试或者是因为懒,做的不到位。”我鼓励他们说:“好,大家都熟悉了我的教学流程,你们个个都可以是老师,可以尝试更多的去独立学习,尤其是在赏析文章的语言,提炼文章中心思想,如果我不教,我相信你也完成的不错。而我的作用是继续协助督促你们,可以吗?学生们跃跃欲试,欣然答应。
于是在上学期的后两个单元,我就处于半放手的状态,大胆地让学生尝试自己独立学习。说是半放手,是因为我总担心孩子们不能有效结合课后题实破文章重难点,对挖掘文章中心思想的部分,句子的赏析不到位,不深入。时不时的,我总想以我的方法方式引导他们。但是,慢慢地,我发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学的能力提升了,也从中开始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效果是明显的,从上学期后俩单元的单元测试成绩,到复习时的模拟考试,再到金水区的统一测评成绩,无一不验证这种方法可行。看来,教给学生学习的能力远比教给学生知识更加重要。
这一学期,我更加大胆,手放得更开。我告诉孩子们,对于他们而言,我就是一个有感情能和他们交流的工具。我的作用是解答疑难。而我只解答从书上和网上搜集不来的疑难。一篇文章的自学,要尽可能地去发现文章里的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想办法解决问题。我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带领你们扩展更多的阅读,你们将从我这里获取课本上得不到的知识。开学的第一周,我基本没有讲课,我花了一节课的时间解决了孩子们自学过程中的疑难,一节课的时间测试,一节课的时间点评学生的访写,一节课的时间赏析同类名篇巴金的《海上日出》。剩余的时间,我全部交给学生。
本周四我检测第一单元的自学情况,听写一单元70个生字词(包括一类字、课后词语、课文内的词语)全对的人过半,有六个人错词超过3个,其余学生的错词均不超过2个。第一单元的测试卷成绩90分以上的过半。第一单元的单元主题是壮丽山河,学生们对比了本单元的所有课文,学习了名家的文章结构,了解了如何在写景文章中入情入景,如何做到详略得当,于是进行仿写和创作,效果颇佳,阅读要达到的目的之一是写作,孩子们做到了。下面是孩子们的习作欣赏。
但是,我仍在思考如果按照孩子们自学的速度,一本书很快就会结束。我要如何安排孩子们剩余的学习时间呢?除了鼓励他们大量阅读与写作,我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呢?结合今年小升初,我该怎样有效地去训练孩子们口头表达能力与面试礼仪呢?摸索、学习,研究、改进,我需要在摸索的这条路上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