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留住人才?如何培养人才?曹德旺在《心若菩提》里面讲了福耀两个员工的故事,认同是对他们老板曹德旺的认同。
当时有一个叫陈居里的年轻人,大学毕业之后决定回乡工作,他经过福建时,在人行天桥上面看到一句标语——我们要成为汽车玻璃供应商的典范。
正是因为这个宏大的目标,让陈居里决定临时下车走进工厂来应聘,他和曹德旺聊了几分钟,曹德旺就把他留下来了。
陈居里这个人非常文弱,不太爱讲话,所以他经常替别人背黑锅,别人经常把责任都推在他身上,但是他从来不辩解,默默的承受下来。
所以很多次被换岗被贬到车间去工作,但是每一次他都挺过来了,老板有一次问他为什么受了那么多气,没有选择离开,他是这样回答的,他说,只要福耀还有一张我的办公桌,我就不会离开。
曹德旺不解,他说,因为您,您是一个正直的人,有几个公司能像我们福耀这样,公司的利益和老板利益完全一致,这么好的公司并不容易碰到,我有幸进来了,怎么会轻易的离开?
那你为什么不申辩呢?申辩只会让你觉得我在推卸责任,很难细究,所以索性就不申辩了。
陈居里分享了一本关于成功人士的书,叫《艾柯卡自传》,艾柯卡说,我用25年时间为福特工作,就是为了这最后五年大干一番,因此他认为每个人的一生可能多半时间都在打杂,有机会了你才会做些重要的事情,但前面这十几20年的杂事,你是一定要做的,不打杂人家怎么了解你呢?只有努力的去做些小事情,你才有可能了解这个公司才会和这个公司有亲和力,一个人如果现在不打杂,以后永远要打杂,一个人现在打杂,以后永远不打杂。
就因为这句话,对陈居里的影响很大,所以它形成了他往后在职业生涯里面的这种不申诉也不辩解的性格,他觉得打杂可以理解为为学武功为师父打扫倒灌,也可以理解为初生牛犊为自己无知付出的代价,也可以理解为和企业建立亲和力的一个过程,只有经历这样的打杂,企业才可能最终认可你的才干,才愿意给付你所期望的待遇。
另外一个人就是福耀浮法公司的总经理黄中胜,当时他手下有一个采购员叫郑爱峰,那个曹德旺曾经提醒过他,说这个人不合适的话可以让他离开,但黄中胜拍着胸脯给他做了担保,但是这个人最后还是出事了,在一次采购过程中拿了4万多元的回扣,因为这个事情,黄中胜最后被贬为浮法销售副经理一职。
当时有一家公司也是浮法玻璃企业,想用年薪30万来挖黄中胜过去,当时他在福耀的年薪只有12万元,但是还是没有挖动,曹德旺就有点好奇,他是这样回答的,他说,老板,你忘记了吗?在2001年的时候,我老婆生了个儿子,儿子名字还是老板你给起的呢,他生下来就脑瘫,在福州治疗,我一个外地人,对这里一点都不熟悉,当时公司在福州有买一些套房,我就向您能不能借一个房子给我,这样小孩子在福州治病时,老婆可以住到那儿,老板您很热心的对我说,可以让老婆孩子住到您家里面去。
使您说这句话的时候非常真诚,我只是一个普通员工,但是您却没有一点顾忌,不担心我的家人住在您家会给您带来多少麻烦,就是因为您那时候的语气,神态让我历历在目,让我在福耀有了归属感。
当时跟黄中胜同时进来的MBA有五六个人,但现在只有他一个人留了下来。人才出于认同,不仅有对公司历史使命和宏大目标的认同,还有对老板本人以及人格魅力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