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洋诀3.7.15郑和的文明---纵横七海的宏图伟业

3.7.15郑和的文明---纵横七海的宏图伟业


小武奇怪道:“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你们虽然飞速赶工、完成了大报恩寺这个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既有文官一直惦记你、攻击你,为何后来还能第七次下西洋?难道又突然不说你‘浪费’公款了?”


郑和微笑道:“所谓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文官们怎会停止找理由攻击我们呢?大报恩寺工程竣工的速度虽然令人难以置信,但是这也暴露了太仓船厂的家底。”


“该工程十多年来虽由朝廷拨款了270万两白银,但在最后数月赶工之时我又贴进去了100万两银子。施工决算账目都已上缴朝廷,一笔一笔毫无隐瞒,绝无半点不清楚之处。”


小武思索道:“这说明了什么?就是说明你的小金库里有钱就对了……”


郑和柔声道:“那些政敌们虽然鸡蛋里面挑骨头,嘴上骂我乱开账目、不可能倒贴了100万两银子;但心中恐怕早已明白---下西洋是赚钱的买卖,不然我肯定贴不出大笔银两。”


“然而,文官们眼红宝船队有钱,因而鼓动宣德皇帝下旨严厉斥责于我。其目的无非是赖掉朝廷欠款,而用太仓船厂账上的银子去填补亏空。我是心知肚明,也懒得同他们计较了。反正是为了公事和供奉佛祖的伟业,只要金库里有盈余,100万两银子用掉了就用掉了吧。”


小武深吸了一口气,道:“你可真是大方、而且心胸开阔呀!”


郑和淡然一笑,柔声道:“此事倒也罢了。此后南京无事,我也只打算退休了。然而后来文官们又换了一种思路,说是有很多外藩国好几年没来朝廷‘上贡’了,不知道发生了啥事情,应该让我出洋再去看看……”


“究其原因,其实是优质低价、供应大明朝的西洋珠宝断货了---以前采买来的早已被皇帝、内宫和大臣分赏完了。故朝廷想让我再去海外采买些回来。我也只好在宣德六年重做冯妇、时隔10年之后再下西洋(第七次)。”


小武摇头讪笑,道:“原来如此。他们见你的办事能力太强,知道诋毁你是没用的;于是又开始‘鞭打快牛’,想榨干你最后一滴油水啊!”


郑和呵呵一笑,道:“凡事不要计较太多。虽然我已年过花甲了,想在家里多抱抱孙子;但可能是天生的航海血液在萌动,于是毫不推辞,又带领着2万7千名船工水手上了路。”


“说到底,海上的生涯虽然艰险,但是只要小心谨慎,一切命运都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在陆地上,小人们的明枪暗箭实是防不胜防的。而且平日里,所有跑海人遇到我都是万分尊敬,他们的眼中也总是闪耀着期盼的光芒。我心里知道---那种眼光是在问我,何时能带他们再出海?所以又怎好意思偷懒呢……”


小武默然一会儿,道:“在你的血液里已经融入海洋文化了。所以你不止是个带头大哥,也早已是所有跑海人心中的精神图腾了。”


郑和微笑道:“说起精神,我觉得这辈子完成的两大成就正是两种文化的象征。大报恩寺的大琉璃塔是静的、永恒不动的,它会一直在那里光芒万丈,接受万国来访者的朝拜赞美---这是天朝上国的至尊文化。”


“然而七下西洋又是另一种文化。如阿拉伯国谚语所言:‘山不过来、我过去’---如能与外藩主动积极沟通,入其内部洞察细微曲折,行事往往可收奇效。其实不用太多钱财,辅以我方的实力威慑,便可示刚取柔、控人顺已。”


小武大为震惊,半天才道:“你的认识太超前了,完全跟同时代的人不同!绝不局限于一国一教,而是明白在地球村里应当如何相处!”


“关键是你一直跨越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东方与西方、回教与佛教、陆地与海洋、至尊与平易、当官与做事。这些不同乃至冲突的文化竟能在你的身上取得平衡、完美结合,真是太了不起了!不愧是不世出的大航海家!”


郑和微有出神道:“宣德六年(1431年),我们驾宝船61艘及其它大小船只数百艘出洋,主目的地是忽鲁谟斯和天房。王景弘、李兴、朱良、杨真、洪保等首领太监亦随我同去,也分出了一些支队去探索其它航道和地方。”


“就在海上,我度过了61岁的生日。还记得当时大家笑说:61艘宝船一起鸣炮,正是给我庆寿的天造地设之举!”


“随后,宝船大队开到旧港宣慰司去做维护,顺便了解情况、逐走了僭位的施济孙、改立了施二姐,确保大明对三佛齐一带的控制。随后又对满剌加海峡两侧的小国一一访问,确保整个海峡就如同大明的国土一般。”


小武叹息道:“我们这些中国子孙,很惭愧到了现代才明白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而你在600年前,就将这里牢牢控制得有如中国领土,让我们怎能不佩服!”


郑和喟然道:“常听阿拉伯人说,他们那里与中国之间需要横穿七海方能抵达。对于七海针路中最重要的节点,怎能不彻底控制住?”


“唯有如此,方能确保亚欧无数国家的跑海人所追求的‘七海扬帆’(Sail the Seven Seas)顺利进行---这也是欧洲人常说的话。”


小武连连点头,羡道:“有了您这位大航海家所领导的‘巨舶’百余艘、以及数万船工水手,大明日月旗‘纵横七海’的目标是完全达到了!”


图表51从阿拉伯航行至中国需横穿七海

图表51从阿拉伯航行至中国需横穿七海

【帖木儿帝国与明朝之间的海路航线】


郑和的声音轻得仿佛梦呓一般:“这一次的航行非常顺利。沿线各国都已顺服大明,无人以任何理由阻拦我等。即使是到了红海,马木留克也已准许我带些从人去默伽朝圣,终于遂了我的心愿---在祖先朝拜过的天房再次朝拜!”


“此外,上岸贸易也都是非常公道的,采买销售等等一切如意。第七次远航的收益极大,想来回国以后、刨去上缴的珠宝,这一次赚下的利润就能填补上大报恩寺的百万银两亏空。”


小武惊叹道:“七海商路已经彻底平顺,这一次你们挣到的钱肯定比以前任何一次都多!”


郑和点了点头,笑道:“这是肯定的。只是两年后,等我们从极西之地返航到古里国时,上岸后我有点中暑,就一直病在那里休息。”


“好在诸事都已托付给王景弘等人代理---他们的能力都已很强,我也完全放心。由于年纪大了、积劳成疾,病也一直不得好转,后来我便什么都不知道了。”


小武重重点了点头,诚恳道:“您一辈子完成的伟业也实在是太多了,远远多于一般人能够达到的量。而且全部都能成功、从未出过大的差错!虽说有一大帮同心同德的跑海人兄弟帮忙,但您还是太了不起了。我太服气了!”


“以您的武功和身体,居然只活了63岁,可见长期的劳累和政治上的高压让你付出了巨大代价;以至于逝世于印度古里,不能回家和子孙一起共度晚年!我谨代表全体中国人,向您这位伟大的前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说罢小武站了起来,向圆桌对面的郑和深深地鞠了一躬。


图表52郑和七下西洋路线图

图表52郑和七下西洋路线图

图片来自互联网


郑和点了点头,柔声道:“甚好甚好,我亦不过尽力活得精彩一些罢了,何须前后计较?凡人之命按洪保所言:‘天地无极,盈虚有数。人生如驹过隙,与其生后之有为,孰若生前只早计也。非此则忘所从来、至何而去’。”


小武深深点头道:“受教了。多谢你解了我心中疑惑,这就回去了,从此别过。”


随即郑和亦起身,同小武一起并肩走出了那白色的圆形房间,再向北斗中枢飞过去。到了那里,郑和的残魂直接转向,向来的方向飞了回去。小武注目看了一会儿郑和飞逝的背影,心中不胜感慨;但随即自己也通过了转换器,转头向着来路飞去。


图表53郑和时代纪年简表

图表53郑和时代纪年简表


小武猛地将头伸出了盗梦时光鼎,感觉微有一些晕眩,于是闭上眼睛定了定神。随即睁开眼睛扭头一看,八角还是坐在桌边,仍在自斟自饮,显然那壶碧螺春很对他的胃口,所以喝了一杯又是一杯。


只听见旁边一声哀鸣,小武连忙又将头转了过来,只见宝鼎上方的紫铜钟罩已经化为了虚影,接着又完全碎裂了开来,就此消失无踪。一切全又恢复到了最初的样子,半点也看不出宝鼎有任何曾经启动过的痕迹。


耳边传来了八角的讲话音,道:“怎么样?感觉还好吧?”


小武连忙扭头,笑道:“感觉实在太好了!我今天才刚知道,郑和下西洋是一项前无古人的文明拓展系统工程,绝对不可以只把它当做一个猎奇行动。谁要是这么想,谁的脑袋其实还停留在宋朝以前的封建社会。”


八角点了点头,微笑道:“你说的非常对。然而就在明清两朝,绝大多数人还是将下西洋活动当成了好大喜功、浪费公帑的无谓举动。其中甚至包括了整个文官阶层。”


“这些科举出身的人读过的圣贤书里并没有海外世界,故而文官的头脑一直停留在上古、距离现代社会相差甚远。这些所谓朝廷的‘精英’其实还远不及永乐皇帝和郑和那一批人、已经很接近现代社会的思想了。”


小武点头惋惜道:“另外很可惜的是,本来郑和已经给中国人打开了一扇窗户,只是没有什么人跟上。他留下的航海资料本是了不起的瑰宝,但是听说后来都被毁了,所以明朝人也没能利用好郑和的开拓成果。”


八角摇了摇头,捋须道:“此事倒没这么简单。郑和本身所留的航海资料,前期不少毁于紫禁城的火灾。但是后来也重新修订了,还有很多其它首领太监的增补,有的与郑和航海重叠,有的还不重叠、很有其独特之处。”


小武想了想道:“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资料,资料上说如今只剩下三大篇经典文献,即马欢的《瀛涯胜览》、费信的《星槎胜览》、巩珍的《西洋番国志》。”


“可他们三人都只跟了郑和的一部分航程,而且最多只下了四、五次西洋。有许多郑和去过、而他们没去过的地方是没记录的,所以留下了许多悬案。比如说,我想看看跟菲律宾有关的详情,就几乎没有。”


八角点头呵呵笑道:“你倒也研究了一些。但还要注意一点,这三人的身份都是翻译、幕僚或秘书。他们虽然都跟随下了西洋,却都不是太监。”


“然而下过南洋的太监首领极多,包括郑和之前、郑和之后都有,却全部都没有资料留下来,岂不是咄咄怪事?”


小武有些困惑,道:“郑和之后?郑和之前还有别的太监我是知道的,比如尹庆就是其先驱。但第七次下西洋不就是最后的壮举了吗?后面还有谁?再次下过西洋?难道是王景弘?”


八角摇了摇头,嘿嘿笑道:“是洪保。到了正统六年(1441年),郑和死后8年,洪保受命再次下西洋,又花了一年多时间,主要目的是再去采购西洋珍宝。”


小武大奇道:“还有此事?史书上没有吧?”


八角捋须微笑道:“打开洪保在南京祖堂山的坟墓,其墓碑上就有相关记载。”


“1441年是明朝三征麓川的第二次战争时,西南道路断绝。本来缅甸商路通畅的话,勉强还能从西南商路买到一些转手的高价珍宝,但此时就只能指望洪保从海上去购买了。”


小武这才明白,大笑道:“原来如此。原来海上丝绸之路对大明竟这么重要!朝廷对祖母绿、猫儿眼、大东珠、翡翠、象牙的需求,几乎是没完没了的!而西方人对中国出产的丝绸、瓷器等物的需求,也几乎是无穷无尽的。”


“跟历史上的大多数时期相比---此一商路被多国商人分段承包,大家都只能挣供应链上的一部分钱。比如缅甸商人也能挣些转手利润,如果珠宝是从波斯海运过来的话。”


“但如果像郑和、洪保这样直接去产地买、又直接运去最终市场的话,那就‘没有了中间商赚差价’---中国船队就能挣下整条海上丝绸之路80%以上的利润,这足以让各国眼红地喷血!”


八角点头捋须大笑道:“不错,下西洋正是‘血赚’之举!然而眼红归眼红,实力放在那里,纵横七海、没有人敢动大明的船队。图谋不轨的人都已被擒拿正法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884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755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369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799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91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096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59评论 3 41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1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60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73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14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09评论 4 33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56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8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23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41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28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