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追溯到1987年,一位台湾女诗人打破了阅读界的沉寂,她那优雅、哀婉的诗歌,捕获了许许多多多少男少女的心灵,一时间在“纯文学”备受冷落的日子里,一股“席慕蓉现象”席卷全国上下,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去感受世界,抒发人情、爱情、乡情,传达着温馨之爱,她流泪记下的微笑和含笑记下的悲伤都真切感人,意蕴悠长,极易引人共鸣。
她的诗,不像“极端丰满的黑洞”那样令人感到神秘莫测,也不是“青春全方位的喧哗骚动”那样使人沸腾。她的诗只像她的名字(她是蒙古族,原名穆伦·席连勃,意即大江河)那样,是一条大河,泛着清丽的旋律,闪着悦目的波光,她带着对爱的追求、年华的惆怅和沉重的乡愁满满的人情况味,缓缓地流动着,流到了读者的心中,漾荡着众多的心弦,从而与爱好朦胧诗的我产生了共鸣。
她是一位真正的诗人,是以诗的预言来写诗的诗人,每每阅读似乎盈着幽幽的暗香,那些“薄如蝉翼的金饰”、“光泽细柔的词句”把人带入了一种优美的意境,令人长久吟味,这正是她“努力地”“日夜锤击敲打”的结果,而“光泽细柔”似乎就是她诗的艺术魅力所在。
爱情、人情(包括人生哲理)、乡情,始终是她歌唱的主旋律。这些“情”经过精巧的构思,艺术地凝聚于诗行里。在《一棵开花的树》中“我”向“佛”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这首诗也成为了先生当年向我求婚的一首表白诗。
她的爱情诗作无论是书写对爱的期待和追求,书写青年、中年、将暮未暮的爱,还是表现不能去爱的遗憾和痛苦,都写得深刻而隽永。
她歌唱人生的作品,同样写得动人,在《千:年的愿望》里:
“总希望二十岁的那个月夜能再回来再重新活那么一次,然而商时风唐时雨,多少枝花多少个闲情的少女,想她们在玉阶上转回以后也只能枉然地剪下玫瑰插入瓶中”这首诗抒发了对青春岁月无情的深沉叹息,具有一种悲凉的美感。但席慕容不是悲观主义者,她是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人生的。她满怀热情地歌唱“将暮未暮的人生”,说这个时候虽然“故事都已成型/而结局尚未来临”,认为人“还有着最后一笔激情”,所以我喜欢她在《悬崖菊》中讴歌“如雪般白/似火热烈”的“秋日里最后一丛盛开的/悬崖菊”,赞美她不顾冬至将至而“蜿蜒伸展”的努力,描绘了一种顽强地对抗时光的精神形象,充满着积极向上的思绪。
席慕蓉诗中所抒写的感情,是人人皆有的,是自古以来为众多诗人所反复歌唱过的,她却以独特的手法来表现,因此创造了“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的作品。她的诗灵活地运用了不少隐喻、象征、暗示等现代派常用的手法,同时又自然地采用了不少传统的技巧,注意创造,认真锤炼词句,追求意象的单纯,有时还将古典诗词之“境”拿来为我所用,两者结合无痕,艺术个性鲜明。
席慕蓉的诗句,曾经在许多人的成长过程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不管世事如何变迁,我们心中最最真诚的感动,总是属于最古典的爱情,沐浴在爱情的诗歌里,我们的心才会变得柔软起来。
有时候也曾在想:重读席慕蓉的诗歌,让自己的心灵再经过一次平静的打磨,或许性格上会变得温婉些,这或许就是我喜欢她的诗歌的真正原因,她的诗歌让我们在短暂的人生里,拥有过爱又保留了爱,体会过真情又传递着真情。
不管生活的节奏是否越来越快,玫瑰花只有在春天里才开得最艳丽芬芳,而我们也必须有足够的时间,才能从容地品味我们短暂人生中的成长与教益、坎坷与失落,在这个多姿多彩而瞬息万变的世界里,给自己留一点空间和时间吧,面对自己的心灵,时光匆匆的脚步在《青春》里:“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在那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在《重逢》里:灯火正辉煌而你我却都以憔悴在相视的刹那有谁听见心的破碎…...”、“所有繁复的花瓣正一层一层地舒开,所有甘如醇蜜、涩如黄连的感觉正交织地在我心中存在,岁月如一条曲折的闪着光的河流静静地流过”,让我们用最动人的诗句和最古典的爱情,去滋养那些被生活漂洗得愈来愈无奈的心灵和爱吧。
品读席慕蓉的诗歌,其实是在品读人生的滋味,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情窦初开的青春岁月里,那颗少女的初心,仿佛被这种盈袖的暗香轻轻拂过,夜凉晓风徐徐,双手袖起的刹那,这种怡人的温情,便沁人心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