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剧,我本来并没有多少兴趣。但先生天天晚上刷着,自然而然就跟着看了下去,这一看就深深地被吸引了进去。
一部《大秦帝国之裂变》,商鞅变法跌宕起伏,大气磅礴;卫鞅的一生坎坷曲折,却又大展了自己的政治抱负,荡气回肠;卫鞅的爱情离奇又深情,对两个女人的爱都是那么深挚,令人无比的向往。
一、法治,秦强国之根本
卫鞅(王志飞饰)生逢乱世。彼时的华夏大地群雄逐鹿、山河日变,同时也是英雄辈出、百家争鸣的时代。卫鞅满腹经纶,抱负宏大。他从卫国远涉魏国,拜师魏国丞相公叔痤门下。但他的一些主张遭到魏国将士们的讥笑,郁郁不得志。
此时,经历连年战乱的秦国已陷入四面楚歌之绝境,辎重耗尽,兵源匮乏,国力虚弱。刚继位的秦孝公嬴渠梁(侯勇饰)誓以变法强国,广召天下贤士。六国学子,纷纷入秦为官。
卫鞅三个月深入秦地探访调研,深刻认识了秦地之贫之弱,主张以法家思想来治贫治弱,强国富民。
卫鞅的法家思想折服了秦孝公。秦孝公拜卫鞅为相,开始了君臣二十年的大变法,也开始了一段难得的君臣之谊。
卫鞅拜相后,颁布法令:取消封地,废除井田,禁止私斗,平民有战功可以封爵……这一系列的变化不啻于一颗惊雷,朝野之间天翻地覆。
城门立木,为卫鞅在民间赢得了信任;而在处理河西村村民群斗时,卫鞅一次斩首七百余众,王公贵族决无例外;太子违法,卫鞅割掉太子傅公子虔(秦孝公之兄长)的鼻子,极大地彰显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严厉法治。
卫鞅的所作所为,就是要变人治为法治,从而在秦人的内心深深地烙下“法”的烙印,使秦人能够在自己的土地上不畏强权,安居乐业,让秦人能够看到,只要自己努力就有阶层跃升的机会。秦人日子越过越好,秦国国运亦是蒸蒸日上,一举收复了函谷关等河西割地。
当然,被卫鞅动了“奶酪”的原秦国那些前朝权倾朝野的大臣和王公世族们,肯定是对卫鞅恨之入骨的,以至于在卫鞅的忠实支持者秦孝公归西后,残暴地将卫鞅(此时应该是商鞅)车裂而死,即使新任君王秦惠文王也无法保全他。
几千年后的我们,再来看当时的商鞅变法,不得不为先人们的智慧所折服。商鞅变法让秦国从一个破败的民不聊生随时可能被吞并的弱小之国变成了民富兵强的为诸侯各国所忌惮的强大的国家,也最终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更为可贵的是,法治,而非人治,两千多年后,我们也仍是奉为圭臬。
二、难得的相互成就的君臣之谊
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38年),本名公孙鞅,又称卫鞅,姬姓,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后裔,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卫鞅是个杂家,其所学相当庞杂,懂儒懂法懂兵,但最终以法家的代言人施展其政治抱负。
年轻的卫鞅拜师魏国丞相公叔痤,任中庶子。公叔痤病重时向魏惠王推荐卫鞅,说,卫鞅年轻有才,可以担任国相治理国家;同时又建议魏惠王,如果不用卫鞅,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投奔别国。这样做,足可见老丞相公叔痤既忠君爱国,又爱惜人才。另一方面,也说明年轻的卫鞅确实才智过人,可勘重任。
但魏惠王并没有听信于公叔痤。公叔痤转过头来,又告诉自己的学生卫鞅,要赶紧离开魏国,不然,魏王就会杀掉他。拳拳的爱才之心呀。
聪明如卫鞅,他明白魏惠王不采纳公叔痤用他之言,也不会采纳杀他之言,所以并没有立即离开魏国,坚持在魏国为老师守灵。
卫鞅能从魏国来到秦国,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力于魏国的一个奇女子白雪(高圆圆饰),也就是他后来深爱的女人的帮助,这容我稍后叙述。当然,更与他与秦孝公的“一拍即合”息息相关。秦孝公为他的变法提供了最强大的支撑和依靠。卫鞅和秦孝公算是相互成就的。
秦孝公嬴渠梁21岁登基,他接手秦国时,秦国是一个摇摇欲坠的烂摊子。他的父亲秦献公为了收复失地,多次发动战争,经过二十多年的征战,秦国家底已经被掏空了,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穷困的老秦人满腔热血,却看不到希望。
秦孝公继位后,并没有继续征战,而是一心想让秦国真正强大起来。他刻血字“国耻”碑,立于宫门,以警世人。
求贤若渴的秦孝公一直关注着卫鞅的动态,几次暗中召见他,非常认同他的“法治”之主张。卫鞅决定留在秦国后,秦孝公即对他委以重任,拜为国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此时的卫鞅是重权在握的秦国二把手,秦孝公授他予无上的“上方宝剑”,甚至于群臣议政时,卫鞅几乎是与秦孝公同起同坐。他们君臣不分你我,共谋秦之富国强兵之策,颁布一系列的法令,建立规范,筹划休养生息后收复河西,争霸中原。
在变法前,卫鞅要求秦孝公答应他三个条件,其中之一就是国君对变法主政大臣必须深信不疑,不受任何王公贵族的挑拨离间。否则,权臣死而法令溃。秦孝公欣然应允,并表示:变法功臣皆死于非命,此乃国君之罪也。你我君臣相知,终我一世,绝不负君!可见,他们既是君臣,也是知己。
秦孝公也做到了言出必行,无论是商鞅变革之初,“百姓苦之”,还是商鞅变法的十余年里,秦人老世族怨声载道,甚至将商鞅视为嬴氏的公敌,秦孝公也丝毫没有动摇对商鞅的信任,甚至力主自己的妹妹嫁给商鞅,甚至在病重时,一心打算把王位让给商鞅。
看剧时,很为他们这对君臣的绝对信任所感动。商鞅若是没有遇到秦孝公这样的明君,他纵是才华横溢,满腔抱负,也只能付之东流。而秦孝公也正因为自己的贤明和放权,才有了商鞅的相助,也才成就了他强秦富国称霸中原的梦想。
有评价说,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首屈一指;而秦孝公嬴渠梁让秦国从最弱小的国家变成了最强大的国家,也是后来秦国统一六国的真正奠基人。
三、有爱情滋润的男人如虎添翼
商鞅能成功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两个女人绝对功不可没。
一个是魏国的没落公主白雪(高圆圆饰)。她崇拜卫鞅的才华,感佩他在魏国的生活境遇而不挫青云之志,先是化妆成“小弟”时常给他一些生活上的帮助,而后,在魏国王室将要追杀他的关键时候,先一步将他送离魏国。尽管已是女儿身的白雪依依不舍,但为了卫鞅的政治抱负,还是绝然别离。那个年代的女人,能有如此之胸襟,甚是佩服。
卫鞅在秦国得到秦孝公的全力支持,实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功成名就的商鞅(秦孝公封卫鞅为商之君,故改称商鞅)找到白雪,要跟她隐匿山林,过闲云野鹤般的寻常儿女生活。
但,此时,秦国的公主,秦孝公的亲妹妹荧玉(齐芳饰,不很熟悉的一个演员)早已对商鞅芳心暗许,秦国上至太后、国君都在筹划公主和商鞅的婚事。
商鞅的心其实早已在白雪那里,对公主荧玉一直是敬而远之。但荧玉却究追不舍,尽管知道白姐姐的存在,她也甘愿以王室公主之身俯低做小。当然,这在王室是绝不能允许的。
深明大义的白雪又一次诀别夫君,劝说商鞅迎娶公主荧玉,留在秦国继续施展他的政治抱负。而此时,白雪已经怀有商鞅的儿子。在与男人的爱情里,女人往往是伟大的牺牲者,为了男人的梦想、事业,甘愿独自默默承担着一切。
商鞅和荧玉大婚之初,并不待见荧玉,新婚之夜都以工作之名,让荧玉独守空房。荧玉的热情往往贴在商鞅的冷屁股之上。但,在荧玉长期的温暖孺慕之下,商鞅冰冷的心渐渐融化,与荧玉过着举案齐眉夫唱妇随的家居生活。在秦孝公去世之后,商鞅遭到秦国老世族的围攻,荧玉为他多方奔走,心力交瘁。奄奄一息眼看就要气绝的荧玉,被商鞅的追随者送到身陷囹圄的商鞅身边。商鞅怜惜地帮她按摩,用自己的胸怀温暖她的双脚。气若游思的荧玉睁眼满是爱怜地看着自己的夫君。剧集给荧玉的最终安排是,商鞅命人将命悬一线的荧玉送去了她道家“闺蜜”玄奇处休养生息。
而白雪,则在商鞅身陷囹圄之时,安排好他们的儿子,孤身赴秦,陪着他共赴黄泉。最后,商鞅大义凛然,慷慨赴死。行刑之前,白雪一袭红衣赶来,在刑场与商鞅互诉衷肠,最后两人倒在大雪纷飞的刑场。商鞅的故事到此结束。但他们的爱情绵远悠长,永远不会结束。画面极其唯美,撼人心魄。
50多集的剧集结束了,以往学术上的“商鞅变法”,加上了文学和爱情的诠释,更令人荡气回肠,震撼无比。
商鞅磅礴大气的一生令人感佩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