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永远离不开评价。过去我们对教学评价发牢骚,不是因为评价本身不好,而是评价的方法有问题,我们反感的是“唯分数是从”的单一标准。
未来的学习中心可以建立学分银行制度,给每个学生建立学分账号,以此评价学习结果的好坏。当然学分银行的观点是思路性的而非图纸性的。
没有昨天和今天的问题,就没有明天的变革。
我们现在多个学校呈现了“评价必考试,不考试无法评价”的局面,教育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可汗学院创始人萨尔曼.可汗在批评美国学校的考试评价制度时明确提出,这种考试根本没有达到有效评估学生潜力的目的,所做的只是“给孩子贴上的标签,将他们分成不同等级”,限制了他们发展的潜力。
而我国的教育评价主要来自教育行政部门系统内部,教育行政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考试评价主体不明。其科学性,公正性,自然大打折扣,我们的考试和评价技术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水平上,与素质教育严重脱节,教育评价主体单一,模式单一,理论陈旧,技术落后,方法单一,功能单一,指标单一等问题相当严重。问题如下:
1.学校教育凸显“应试化”。与应试教育相关的培训补习随处可见,以“提分”“高分”为亮点。一个以学生与父母乃至学校为核心买主的教育市场赫然屹立。无论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不能看到为数众多的父母一面抱怨孩子负担太重,一面又忙不迭的把孩子塞进各种辅导班。校园里是一考定终身的唯分数论与之对应的是学生的道德水平与身体健康遭到了损害,素质教育的推进遭遇了“应试”的重重“围堵。”
2.达标考试时常“选拔化”。达标性考试跟选拔性考试,无论在目的功能还是在技术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选拔性考试目的是在参考人员中进行区分,从人才选拔单位选拔人才的角度出发的,看谁符合,谁不符合。
而达标式考试的目的,在于评估教育是否达到了既定的目标,发现教师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答辩考试的结果要为未来的学习和教学提供重要的改进参考,为教育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所以,基础教育阶段的所有校内的大规模考试都属于学业水平达标检测,应按达标性考试的常规要求进行命题与质量分析。
遗憾的是由于高考中考的影响,高中的学业水平考试都按选拔性考试要求去命题评价,考试趋于“高考化”“甄别化”,所以 中考和高考的导向性作用严重偏离新课改的预期目标。
包括高考在内,只以学生的成绩来总结学生的过去,评价学生的现在,预测学生的未来,方法原始而落后。选拔学习成绩,而不是选拔学生本身的考试思想与技术。耽误了一代人的充分又美好的发展。
3.选拔考试艺考终身化。选拔考试都是以一次的考试结果代替学生过去数年甚至十几年的发展过程,忽视了考生的生理状态,心态,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对考试结果的重要影响。
一考定终身,毫无道理地提升了考试结果的重要性。增加了考生的焦虑,导致考试结果偏离考生的真实水平,人才选拔无法实现理想的效果。从而使整个过程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之中。
我国也进行了一些教育制度的改革 ,2020年将全面实行新高考方案。一个重要的思路是借鉴世界先进国家的做法,发展独立于政府招生机构之外的“第三方”考试与评价体系。有两个国际评估项目的例子,一个是pIsa,这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设计范围最广的三大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之一,被誉为教育界的世界杯,另一个是naep,这是美国国内唯一的教育评价体系,被誉为国家教育进步评价,国家教育成绩报告单,它的运作模式都是政府主导监管专业机构即我们所说的社会第三方设计实施。
美国的这种评价机制,至少产生了几个方面的社会效益:
1.由于第三方的独立考试性质不涉及招生利益双方之间的关系,考试的客观性,公平性,公正性得到了有效的。
2.由于社会化性质需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因此更加关注考试和评价产品及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创新,考试与评价技术的不断完善,从而使组织从而使组织成了一个考试及评价技术不断创新的场所,专业人才聚集和培养的场所以及信息化技术研发的场所。
3.一年多次的考试安排成绩以最好的一次作为升学依据,克服了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减轻了考生的焦虑感,使考试的误差大大减少,人才选拔结果更加可靠。
考试与评价的改革是一个技术性政策性都非常强的系统工程。一套有效可靠,可信的教育评价方式和方法,至少需要5年以上的研发和与实验。这就需要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有更大的耐心和政策支持,自觉的培养第三方的机构,让更多的民间考试与评价机构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