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个人与世界的真实连接。
出了理发店,旁边是卤鹅店,傍晚,只剩了半只卤鹅,两个鹅头,十几个卤蛋。
:老板,你一天能卖多少只?
:5,6只吧。
:一只鹅得卖300块钱啊。
:差不多。
卤鹅店旁边,是有名的武汉热干面店,打包了一份莲藕汤,13块,含一块钱的打包盒。
:老板,你的莲藕为什么那么粉啊?我经常在市场都买不到粉的。
:因为我们是从湖北洪湖车运来的。8家连锁店一起买。但运过来,坏损也大,所以整体成本不不便宜。
:在哪里扫微信付款呢?
:你打开付款,我扫你。我们是连锁店,所以要款先回到总部,然后总部再根据营业额返给我们。
骑了几步,去超市买青菜。傍晚,超市的青菜都打了7折。
农贸市场门口的老伯卖水果,有香蕉,橘子,苹果。老板的摊位上,有一盘卤猪肉,好香啊。
:老伯,你这肉是干嘛的?
:自己没事配酒喝的。有酒有肉,生活才有滋味,想喝酒来找我啊。
嘻嘻哈哈,这就是附近。
楼上邻居的一套复式房,租给了几个刚毕业的年轻人。楼道里经常听到跑动的声音,不是那几个年轻人的脚步,而是送外卖的小哥。外卖如此方便,对即时满足的要求越来越高,平时五分钟不算什么,外卖晚了五分钟却不能忍受,甚至是要发飙骂人给差评的。
这意味着什么?因为互联网的匿名性,会导致情绪和观点的极端化,但在日常生活里,人们又是另一种表达,比如在超市或者网红餐厅排队时,很少有人会因为几分钟而在公众场合大发脾气,甚至有些事情他在网上表达得很激烈,但在日常生活中,甚至他根本就不谈论这些事情。
饿了吗,美团外卖,京东到家,天虹到家……互联网把附近的服务都替代了。我们衡量时间的标准,由距离变成了时钟,以前,我和二伯的距离,是走路抽一袋烟的功夫。现在我跟深井烧鹅的距离,是28分钟,外卖的小哥跟时间赛跑,不能迟到。小朋友们越来越愤怒,越来越看不惯这个社会,越来越深陷于虚拟世界的快乐。
早上踩单车,25分钟可以走8.76公里。下午踩单车,5分钟可以起到理发店。
这周边,都是附近。这周边,都是熟悉的陌生人。
快剪的收费从25元涨到30元,涨了20%,客户仍然很多,有很多老客户,踩着电动车,或开着车从周边的小区赶10公里赶过来,理发师傅和客人有链接。这才是真实的社会,虽然陌生,其实又很熟悉。年轻的妈妈,带着两个小孩来剪发,大的8岁,小的3岁。在等待的空隙,妈妈和孩子讲自己童年的故事:在农村,与弟弟一起去山上抓野鸡,被竹签插破了眼角,满脸是血,弟弟被爸妈暴揍一顿,再也不允许带她上山。
移动互联网建构起来的市场是附近消失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它认为附近是一个障碍,因为交易应该是没有摩擦的。
对附近概念的消失大致是源自于我们越来越少地去关注生活周边的事物场景,更多的注意力朝向超越当前的生活或者更个人化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