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行动》由个人认知升级专家,清华大学Scalers所著,Scalers提出了“n阶持续行动”理念,创立持续行动训练社群Scalers Talk成长会,擅长通过社群设计倒逼个体突破成长困境。
一、持续行动是永恒话题
1、总有意外让行动无法持续
人们不愿意接受自己是一个说到做不到的言而无信者,于是想办法平衡自我认知,有人会直接停止行动,告诉自己不适合这样的梦想,下次重新开始;有人对未完成的任务视若无睹,告诉自己周末再补。
成家立业后的成年人在职场中往往最脆弱,其收入来源单一,又害怕丢掉工作,既要关心另一半,又要辅导孩子写作业,还要照顾年迈的双亲,留给自己的时间很少。
生活中总有意外,每天都有特殊情况。每天学英语,每天锻炼,每天读书,每天写文章,每天给孩子讲故事……那么多的想法,都从我们最开始的信心爆棚,变成了最后的不了了之。
2、无法突破的“循环怪圈”
开始时兴奋热切,在中间阶段遇到突发情况手忙脚乱,在抵达终点前放弃;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沦后,情绪平复,又会回到起点重新开始。
世间最痛苦的事情不是放弃,而是放弃过,又想重新开始。我们会遗忘这些放弃的前科,对每一次新的开始,我们都充满憧憬和渴望,全然忘记前世放弃时的挣扎。
我们一直在“循环怪圈”内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在“持续行动---持续放弃”中反复挣扎,没有占到时间的“便宜”,没有实现成长复利。
3、持续:比想象中更难
实际行动非常难却异常重要,其难度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纬度---在不同纬度上,人类都要面对持续行动的问题,却未必都能做到持续行动。
持续行动关乎个体能否长久做一件事,关乎家庭能否健康幸福,关乎事业能否不断发展,关乎一家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关乎国家和民族能否在历史长河中保持活力。
二、先行动,再思考
如果你最近几年都在思考:“为什么道理我都懂,却过不好这一生”,尝试各种办法却无法得到满意的答案,那就说明,你离真实的世界有点远,没有问对问题,所以你的探索才陷入僵局。
如果一个问题让你百思不得其解,你越探索它越纠缠,你越努力他越复杂,那么你一定要停下脚步,看看前提有没有问题。
回到起点,答案很简单,核心并不在于“为什么过不好”,而在于并没有真正“懂”。
生活有一定的容错能力,你做一两件傻事,也未必会立刻得到惩罚,可能也没有人说你不行,有时候甚至还有意想不到的正面反馈。我们葬送自己未来的时候,没有人为我们做出预警。生活是一张漫长的考卷,我们不停的写,却不能马上看到标准答案,也不知道错了没有,但是突然有一天,你发现图错了答题卡,而马上就要交卷。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困难,其实都是这样慢慢积累出来的。最开始问题并不明显,我们虽然也来得及修正,但是常常忽略他们。直到问题变得严重,我们才注意到,已经错过最佳修正时间。每一个中年危机的背后,都曾有一个走错路的少年。时间的审判经常会迟到,但是不会缺席。
世界运行的方式不是“所见即所得”。否则的话,世界上最有钱的人,应该是银行柜员,因为他们每天清点大量货币。如果我们的认知水平由听过的道理决定,那世界上最智慧的人,可能是新媒体编辑,因为他们每天要经手海量的鸡汤文章。
想要成长进步,我们一定要接受一个真相---哪怕做了很多事情,也未必马上能得到想要的结果。但是从持续行动的角度来看,如果做这件事情本身是正确的话,那么只管去做就好了,现在没有结果,不代表以后不会有结果。
三、如何快速进入一个新领域
1、不以兴趣的名义“耍流氓”
我们在做事情时,应该理性思考在前进的道路上,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以及用什么样的方式解决,而不是只拿兴趣说事,有没有兴趣全凭心血来潮,这是很不靠谱的行为。在持续行动的道路上,兴趣作为源动力退居二线,臣服于目标,理智和行动扛起实现目标的大旗。
2、改变是怎样缓慢发生的。
关于学习成长,我一直相信一个道理:一步一步走,戒骄戒躁,稳扎稳打,只要持续时间足够长,自然能看到显著的结果,更有意思的是,这个结果甚至会比我们预料的还要好。
3、凡是能得到的,我都不屑一顾。
荣誉和成就其实伴随着工作成果而来。荣誉只是对过去的注解,而不是让行动停滞的功劳簿。
4、如果生活值得过,就值得记录
我采用的写作方式是记录复盘,和自己对话,把思考呈现在纸上,然后跳出来分析,再把分析的过程和结果写下来。这就像和自己开了一次决策会,明确了决议,最后形成了文字纪要,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带着这些决议去执行。
写作的力量是强大的,其强大之处在于我们清醒的认识自己。写作的世界里没有噪声,只有流淌的思想和跳动的文字。不管是用纸笔,还是用计算机,在完成一篇文章时,你就具备了审视自我的能力。
5、每周复盘,自我修正
作为成年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没有任何人有义务修正我们的错误,如果做错了一件事,我们可能会一直错到付出惨痛代价才能醒悟。朋友不是我们的保姆,因此我们不能指望在濒临放弃的时刻,有好朋友随叫随到,守在身边和我们探讨人生,挽救我们崩溃的情绪。
一个人如果具备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那么就不用过分依赖外界的帮助,可以通过自力更生的方式持续升级认知。
三、竞争壁垒是如何形成的
1、为什么有的好学生毕业后反而“一事无成”
上学的时候,竞争摆在明面上,一张试卷定输赢,成绩高的排前面,成绩差的排后面。
走上社会后,你会发现竞争升级了,全方位,多纬度,没有人给你设定跑道,没有人告诉你应该往哪走,甚至有人为你指引错误的方向,侵占你的跑道,或者用挖掘机铲断你的路。社会的竞争是一场混战,绝大多数人在遵纪守法的框架下发挥自己极致的智慧,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校里的竞争是简化版,单一维度的竞争,而社会上的竞争是全面的、多维度的竞争。
步入社会后,成功的关键不在于,以前成绩好不好,而在于你能不能认清社会多维度竞争的本质。学生时代的竞争表现与社会竞争中的表现最多是相关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读书时代的学霸其实是对校园竞争特点很熟悉的人,而在社会上发展好的人,其实是多维度竞争中如鱼得水的人。
2、什么样的人,最有竞争力
(1)如果未来某个时刻需要一种能力,而那个时候我们已经具备这种能力,当别人还不具备,而且这种能力无法快速获得,那么我们的竞争优势将会非常明显
(2)既然无法预知未来,那就参与塑造未来的过程,获得独特的竞争优势
(3)如果以上两点做不到的话,再退而求其次,追随一位商业领袖足够长的时间,成为核心团队的一分子,也可以获得很强大的竞争优势。
四、保护大脑比保护钱包更重要
大脑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大脑,却很少关注并了解我们的大脑。大脑承载了我们的神经系统,而神经系统就是我们生存与发展的总指挥。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世界?如何与社会建立联系,都需要通过神经系统。
如果你是一名文科生,那么你要处理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比如怎样影响他人,怎样领导他人,怎样消除偏见,怎样打造品牌,怎样推动传播。
如果你是一名理科生,不管你学的是机械电子还是信息能源,是做工程还是搞研究?你首先要做的也许不是了解其他人在想什么,怎么想?而是要学习自然科学。
研究大脑神经系统的科学叫神经科学,我发现神经科学和我们很多人关心的领域都有很强的相关性。甚至可以说,神经科学打通了许多不同学科之间的壁垒。神经科学研究的是大脑如何组织运行,从而使人类获得认知世界的感官体验,并且完成复杂的推理。所有刺激大脑的产品的底层逻辑都有神经科学的规律在支撑。
我们对吃什么样的食物?穿什么样的衣服特别挑剔,却好像没那么在意用什么样的信息影响自己的大脑。人的一生是一个持续演进的过程,如果大脑中的观点和信念在最开始产生微小偏差,那么随着时间的积累,就会慢慢扩大成显著的差距。我们大脑里的想法,终会变成生活的现实,从而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异。
为什么保护大脑比保护钱包更重要?如果我们要走得稳,走的长远,那么必然要拒绝一些在短期内看上去很诱人的理念,这意味着一些潜在的损失。人们往往厌恶这些损失,更喜欢潜在的收益,哪怕这些蝇头小利会让我们掉入万丈深渊。但是,拒绝短期收益,在内心植入正确理念,不受扭曲理念的干扰其实保护了我们的大脑,从长远来看,我们终究还是受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