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最好的诗词?
关于这个问题最经典的一句话应当是:“眼前光景口头语,便是人间绝妙词”让人意外的是,这句话出自明代的篆刻家沈野的《印谈》,而不是出自其他专门从事文学研究的大家。能把眼前光景口头语写好的,如《诗经》里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一读就让人发呆。但其中并没有更多复杂的描写,就是寻常见得到的东西,只是用口头语把眼前见到的景物写出来罢了。再比如汉人的五言诗“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不管是起兴也罢,还是铺垫也罢,总之,读完这两句,后面思妇的情绪似乎已经淡淡地流露了出来。
这样类型的句子,唐诗里也有,我一直认为最牛的写口头语唐诗的不是白居易(尽管有故事传说他写完一诗,必定拿去让一个老太太来读,老太太读懂才算写完),而是另一位更牛的大诗人杜甫,原因就是因为写口头语更精彩,比如《羌村》第三首里的“群鸡正乱叫”,比如《逼仄行赠毕四曜》里的“恰有三百青铜钱”,完全没有装饰,完全就是口头语,但抒写的却是真情实感,初一读,情景就在眼前,状态就在眼前,感情也是真实的。
(杜甫《羌村》诗诗意)
当然,唐诗之所以是精华类的文化,就是因为这样伟大的作家不是一位而是一群,比如初唐的骆宾王,谁能想到他能用三个鹅开头写一首诗(几乎是现代小孩子学唐诗的入门必背诗,这首诗恐怕也至今流传最广的唐诗了),同时期的王勃,人人都说他《滕王阁序》写得好,我却总以为他的“山山黄叶飞”实在是他最不朽的名句,原因就是,他这句是口头语,是没经过装饰的天然诗句,是真正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王勃的“山山黄叶飞”诗意)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另一首口头语写成的诗,作者不是以上这几位,而是岑参,我们来看他的一首诗《逢入京使》,原诗如下: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意图)
跟李白全靠干谒最后获得皇帝诏见不同,跟杜甫两次科考落榜不同(我们知道,杜甫太背了,第一次遇上了不好的考官,第二次遇到了坏透了的宰相李林甫),岑参是正经走的科考道路,而且走通了,唐时的科考,要比现在的高考难上不知多少倍,岑参跟很多文学少年一样,也是天资聪颖的,他5岁开始读书,到了9岁时已经能独立写诗赋文了,这跟他的出身有关系,他是正经的贵族出身,他出身于一个官僚贵族的家庭,他的曾祖父岑文本是唐太宗的宰相,伯祖长倩是唐高宗的宰相,伯父羲是唐睿宗的宰相。不幸的是伯祖长倩获罪被杀,五子同赐死,伯父羲也被杀,一门身死家破,于是岑氏亲族被流徙的数十人。岑参的父亲岑植曾经作过仙、晋(今山西临汾)二州刺史,不幸很早就去世了。
(岑参小传)
岑参是跟着哥哥长大的,虽然家境贫困,但到底是书香世家,学问还是很扎实的,虽然经历了一点科考挫折(他20岁左右就去参加科考,近30岁考中),到天宝三载(就是744年),这一年,岑参29岁,他终于中了进士,而且很幸运很快就授了实职(中了进士不一定能立刻当官,要等),岑参很快被授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的职务,其实就是一位部队里的普通参谋,岑参就这样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活,注意,这时他是不打仗的,所在的军队也不在边防。到天宝八载(749年)这一年,岑参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调任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的职务,这次是名副其实要到边防了,他相信“功名只向马上取”(天宝年间改募兵制后,要想走军事干部这一条路,也只有真正获得军功才行),这一年他初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决心要在戎马中开拓自己的锦绣前程,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这首《逢入京使》写于他往西域赴任的路上。
在通往边塞的路上,诗人已经不知道走了多少天了,这一天,他忽然在路上迎面碰见了一位老朋友,这样的路途相遇是十分难得的,要知道在那个年代没有发达的交通和通信手段,人们的每一次分别都可能意味着长期不见或永久不见,两人不及下马,就在马上立马而谈,互叙别来境况,共道寒温暖凉,当问清楚朋友是要进京述职时,他立刻想到了让朋友捎封家书给家人。
“故园东望路漫漫。”长安就在东面,故乡和亲人就在东面,朋友就要回京,有了捎信给家人的可能,这时诗人才立马向东望去,这一望,路途漫漫,即便是道路的尽头也见不到故乡的影子,只有尘烟弥漫,“山也迢迢水也迢迢山水迢迢路遥遥”回望是山水遥遥回不去的故乡,前途是命运难卜的军前战场,想到这些,诗人不禁流下了泪水。
“双袖龙钟泪不干。”“龙钟”一般用来形容老年人身体衰老、行动不灵便的样子,这时的岑参只有34岁,当然不可能有龙钟老态,显然这里用了夸张,但说自己这样大的年岁仍然泪流不止,用“龙钟”来形容实在是太合适不过了,遥想前途,自己老去是看得见的,能不能归来却是未知数,因此泪水涟涟。
(诗意图)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既然思念家人而又无法归去,能做的事情就是捎封信回去,可是双方的行程都很紧,而且也没有纸笔的条件,也顾不上写信了,你就帮我捎个平安的口信给家里吧,算是报个平安。前面说了,这是“眼前光景口头语”,是没有经过艺术加工的口头语,但是表达出来的感情却是真挚的,而诗最贵情真,当感情是真的时,语言形式退居其次了。而且诗人这里表达出来的感情却是一肚子未讲完的话,满脑子的思念之情,一方面是思念家乡亲人,一方面是求取功名心切,两种感情交织之下的匆匆客途相遇,都借由两句浅白的诗句表达尽了,语言浅白,但韵味悠远。
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评论这首诗:“叙事真切,自是客中绝唱。”是准确的,诗人在客途之中,思乡之情与进取之情都表达的极充分,用的又是平白浅淡的语言,实在当得起这个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