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看是高考前的炎炎夏日,冗长又枯燥的高温和厚厚的书本让我们很烦躁,语文老师把周四下午的例行测验拿来放这部点给我们看,当时听到片名的时候还有点感兴趣,以为是什么勤奋啊努力啊经过一系列的历练啊考进世界TOP1的记录,于是怀揣着敬仰、膜拜的心里想学习学习主角的学习方法。
只是我怎么也没有想到,85%的部分几乎在讲述主角利兹的悲惨生活,如果可以给这个悲惨加一个程度,我会给它加个3次方。就算是现在又看,我仍旧会震惊利兹的内心之强大,居然可以在那样残酷绝望的黑暗里,紧紧抓住一丝光亮并循着这微弱的光芒——读书,改写一生,说是《风雨哈佛路》,我倒更宁愿它的翻译是《不幸里的万幸》,几米在他的画册《布瓜的世界》里给一幅画配过这样一句话:我总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的惊喜。
我想,教育于利兹也是她在走到人生边缘遇到的最有力最安心的惊喜。
而教育又由很多部分构成:她的母亲、父亲、生活和机会。
利兹的妈妈没有给利兹应有的爱和关怀,利兹自己也说其实妈妈就像她的宝宝需要她的照顾,我的朋友在观影的时候说了一句话:“活着给利兹负累,死了还更好。”可是真的是这样吗?虽然她的妈妈生活都快不能自理还老是在利兹的同学朋友面前出糗,虽然她在生病以后就没有再照顾过利兹,可是她给了利兹她一辈子可能都不会再有的东西——爱。除了利兹的 妈妈其实没有人是真正无条件爱她给她心灵温暖的。片子里有的回忆不多,但是她的妈妈带她从雪坡上滑下来的片段放了3次,那也许真的是妈妈在正常的时候给利兹最美好的回忆,而这份回忆里爱的力量支撑她度过了无数个难以撑下去的夜晚。妈妈也不想这样啊,发病以后每次见到利兹她总会重复一句:“我是一个好妈妈。”病痛已经把她折磨得不成样子,可是对女儿的爱从来没有停过。利兹妈妈的归宿不是没有墓碑的荒地,是利兹心里因生活历练生出的青山绿水中涓涓的溪流,“我们活在彼此心里。”这份力量,足矣。
对啊,亲情永远是我们无法割舍的东西,从生下来那一刻就注定了是一辈子的亲人。利兹的爸爸看似是个软弱无能的爸爸,可是他的行为也烙印在利兹的身上和心上:爸爸是她小时候肮脏世界里最有趣的存在,也许后来他们的交集变少,但是那种精神的影响和信仰的传承却是永恒延续的。
其实我最想谈的是利兹的生活里那个她曾经最好朋友:友谊这东西是我最敏感的。一想到曾经有那么一个人如此深刻地与你的生活交织在一起,好到你都快把她嵌进你的人生里,最后却因为志向选择不同天各一方我就很难过。初中的时候学《伯牙绝弦》不解其中意,觉得每个人都有那么多朋友,会遇到那么多的人,怎么可能会孤独,直到我慢慢长大,我发现真正的朋友寥寥无几,那种心意相通可与做精神伴侣的人,太难了。所以很多年后再听王菲的“死而无憾因有一知己”我还是泪流满面了。为什么那个在我平淡人生里出现的闪闪发亮的神经病最终还是离开了呢?为什么就不能多陪我走一程?再后来我也算释怀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能相遇能在一段时光里陪彼此走一段不长不短却每天充满快乐的日子已经很不容易啦。随她去吧,世界上的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倘若有一天再见我们都变成了更好的人发现想要去的地方都一样,那真的是人间幸运,这也是朋友真正的意义,或者说:其实彼此从未离开。
耳机里响起林宥嘉的歌声:“快乐时候不用分心想起我,难过时候一定记得联络。”
朋友啊,哟,来了?坐。
老朋友,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老朋友,我很想你,你过的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