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卜,扑虎
地域决定饮食。
糊辣汤一定是诞生在沙河(沙颍河水系)边,如北舞渡,逍遥镇。漕运途中的湿气,码头工人的疲惫都能在糊辣汤中找到中和与补养。
烧鸡与道口结缘也不奇怪。道口是什么地方?滑县地儿呀,滑县是什么地儿?粮仓呀。“滑浚收,顾九州",说的就是这里儿。粮多自然要养鸡,鸡多自然要想办法琢磨着如何吃鸡,而烧鸡是所有食法中最简易且能得全味的聪明食法。想想,码头上东来西去的船客,一手交钱一手接鸡,不挨铁锅即可美食裹腹,若再配上二两烧酒,那痛快,好比天津就在眼前。
美食与地域特点密切相关。漕运诞生美食,那山区呢,山河相间的地方呢?
在洛宁我最先吃到的是当地美食糊卜。对这名字我非常好奇。当糊卜一词从洛宁人口中用方言呼出时就像西域人在叫一种鸟名,好听又听不懂。我太喜欢方言了,越是听不懂对我的吸引力越大。我用疑惑的眼光打量着店老板,满是问号。店老板拆字般慢声慢语地又讲了一遍:糊涂的糊,萝卜的卜。哎,这下清楚了,糊涂面常喝,萝卜常吃,但这两样东西怎么能结合到一块呢?
糊卜端上来时吓我一跳,不是说好的糊涂面煮萝卜吗?怎么成了面条?食客们已有人道出了秘密,这可不是面条,是饼丝。原来是选用当地特有的瓷饼,切成面条丝状,再伴以菜品与肉汤一起进行混煮,就糊卜了。
糊卜好吃,它不仅牢牢地掌控了当地人的味蕾,也强烈地吸引了我这个外地吃货。我先掘了一筷子糊卜条,咀嚼个中滋味,果然是香而筋道,醇而绵长。又啜一口汤,汤厚似油茶。颇有独创意味。这远比市场上的拉,扯之面,刀,削之面要好吃得多。
美食一定含有当地人的性情。
洛宁的又一名吃凉粉饺子更是惊艳之作。这道名品与糊卜相比,其文化含义与饮食特征更是鲜明了许多。它可谓是洛宁人餐桌上的头牌,是大年初一大餐的首选。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有收没收初一吃肉。
洛宁人的年夜饭吃什么不太了解,但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是要吃一顿凉粉饺子的。
凉粉饺子又是一出儿食材间的混搭。凉粉这东东无论如何我也想不到它可以和饺子在一块儿“滚混",但洛宁人就有这奇思妙想,不但把它们两个生拉硬扯地配上了,还配出了美食好姻缘。
戏不够,武来凑。饺子不多,凉粉吆喝。饺子是主角,凉粉是配角。两样一结合,完美无暇。洛宁的薯粉向来是好材。由此制作出的凉粉已和豆制品相差无几,常听到豆腐肉之说,洛宁的凉粉若混入肉类也真的难以分辩,最不济也像肉冻。
再想想一下这情景:一口饺子一口凉粉,肉也,肉冻也,满嘴香香。
你要说你想吃素饺子,若傍上凉粉,同样别具风情。
所有美食都有答案。
洛宁美食的答案是此处的地理环境。
洛宁山岭川塬齐聚,当扼峡谷出口。自古是关中通洛汴的古道。曾记否那个崤函南道?它就是从洛宁通过的。想想雁翎关,心中即生寒。
古道和漕路一样,都是诞生美食名吃的地方。古道多商旅行客,他们喜欢快食,喜欢既好吃又耐饥的快食。糊卜与凉粉饺子应运而生。你看那糊卜,最初是瓷饼,好吃,耐饥还利于携带。时间仓促者可随时带饼而走,时间宽裕者就在饼上做起了文章,能不能切切烩烩,煮煮炖炖,加点菜,佐点料,煨点汤,那样岂不更好吃?如此做,果然好吃。
至于凉粉饺子,两者共性多,都是充饥王,易饱止饿。同样适合行者。美餐一顿,说不定能一口气从洛宁跑到洛阳老城,接着再喝不翻汤。
洛宁是神奇之地,既有洛书,又有山川形胜。
两山夹一川,洛水流中间。县域尽是宝,人们争说好。
我老爱胡思乱想,吃了糊卜,猛劲顿增,都扑虎你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