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环游记》(下称“寻梦”)的故事很简单,外表是关于主角米格追寻音乐梦想,家人却对音乐忌讳莫深,以奶奶为首的家长代表百般阻扰。但米格并不罢休,为此阴差阳错去到了亡灵世界,最终获得了家人的理解,继续在音乐道路上追梦的故事。
故事乍听之下俗套,也很中国式—梦想的道路上的障碍全是家长的反对,这种故事听来好像知音杂志里面的家庭栏目煽情爆文。但这仅仅是外表,被概述出来的外表,对于故事的处理,皮克斯永远是你皮克斯。正如在《机器人总动员》里面,一个屌丝机器人逆袭获得白富美机器人芳心的故事下面掩盖着人,何以生而为人的哲学问题。寻梦也在俗套的追梦故事下,掩盖了两个让人泪目的人生问题,一个是家人与梦想孰轻孰重,另一个是死亡。而这两个问题由浅入深,彼此套连,相互缠绕在一起,产生了久久不能散去爱的情感。
在31分钟处,影片矛盾开始升级:米格是接受曾曾祖母的祝福回到人间好好制鞋,还是为了音乐放弃这些糟糕的家人,去寻找同样为了音乐梦想抛弃家人的曾曾祖父。米格是后者,此时的他尚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消亡,也不知道被家人记住,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更不知道曾曾祖父的故事原本是怎样的。这位第一次离开人间的孩子内心满当当地充斥着的梦想。如初生牛犊,勇猛倔强地在大地上奔跑,享受自己纯粹的梦想。这是理想主义者所期望看到的,一个勇猛的青年人,永远在人生的道路上生猛下去。
但寻梦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创造出来阐释纯粹梦想的产物。更多的是指向了家人。那么第一问题就可以得到答案--家人比起梦想,要稍微微重要一些。在人生梦想苦苦追寻的道路上,如果再没有家人的支持,生活还是梦想都难以为继。
而是否有家人的牵挂、纪念,则又牵扯到亡灵世界里关于最终消亡的设定--被亲属,被挚爱的人忘记才是死亡,才是消散。不论在人间,还是亡灵世界。被爱的人忘记,生而为人的所有,不论躯干还是记忆都将化作一股明亮的烟飘散。
死亡,在中国是可怖的。丧葬时大片大片的白,大片大片的黑,人们神情肃穆,痛苦地在棺前,在坟地呼天抢地。清明时节,雨纷纷而下,所有的快乐消散在雨中。18层地狱也永远是阴森漆黑的,四处都有恶灵、怨鬼苦戚戚地游荡。关乎于死,欢乐是不可以有的。寻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中国人对于死亡的此类刻板印象。
关于死亡世界的想象,墨西哥人用满地撒落的橙黄万寿花瓣,告诉我们世界另一端,属于阴间的那一端,也有光亮的色彩呢。暖洋洋的色彩,带来心头上的慰问,那些逝去的亲人在橙黄的世界里,跟另一些逝去的亲人继续生活。死亡的悲情淡了。
而我们这些活着的人,也始终相信,我们记住清明时节扫墓的亲属,记住逝去的人。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后代人需要在阴阳接通的这一天,在家里的祭台摆上一张遗照,祭拜先人,记住先人。让先人在亡灵世界的暖和色彩里,如同在人间快活的生存。代代人都是如此,生死的界限也就淡了。对于死的思考,也就不再是冷冰冰的尸体躺在漆黑的棺木被推进火焰,也不再是悲惨呼号的亲属。而是记得,那一年爸爸唱给我一首好听的歌曲。那首歌,等我去阴间,就可以再次听到。死亡,一点儿也不恐怖,反而散发出丝丝温暖,在寒冷的冬天驱散寒意。
被人记住是多么的重要啊,因此死亡又返回去扣住了家人。
家人与死亡形成闭合的循环链:你曾经欢乐地跟家人在一起,那么家人自然会在你死后牵挂着你,有人牵挂着你,你在亡灵的世界才能永远地存活,活着的人也确信自己未来能被其他子孙记住牵挂。这个循环链支撑起整篇电影的主题思想--家。家人是重要的,他们的爱没有条件,家人之间彼此的铭记牵挂,是存活于世界的基本。以上思想,在循环链之间得到完美诠释。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拉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