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招聘网站,一份简历,一个面试电话,一个offer,一个迫切找工作的名牌大学生就此踏上了死亡之路。
1.
李文星,东北大学2012级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毕业生。今年23岁,来自山东德州一个贫寒的农村家庭。当年他在高考竞争最激烈的省份——山东,以630多的高分考上了东北大学。
李文星曾因担心家庭困难向父亲提出不上大学,最终被父亲拒绝。能让一个寒窗苦读多年的学子说出放弃求学这样的话,可见其家境有多困难。
据其舍友说资源勘察工程专业是个冷门专业,找工作不容易。最好的出路是考研进研究所。毕业之后,李文星曾准备考研,但是一个月之后他就放弃了,贫困的家庭承担不起昂贵的学费,而他也需要找一份工作来补贴家里。
考虑到资源勘探类的工作需要经常出远门,但爸妈年纪大了,他想离家近一点,可以照顾父母。因此,与家人商量后,他在北京报了一个IT培训班学习Java,打算从事IT行业。之后他也曾找到一个相关的工作,但2000多的薪水使他放弃了这个机会。
在北京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不容易,特别是李文星非科班出身,也没有开发经验,所以一直在天通苑的出租屋里不停地刷BOSS直聘,给招Java岗位的boss发送简历,一发就是几十条消息,但都石沉大海。
2.
此时,他的舍友已经开始工作了,这无形中也带给了他压力。终于,有一家公司回复了他 ,在询问了一些简单的专业问题之后,随即要求他去天津的软件园区上班。
出发前,他也曾发微信给朋友说:就只是进行了简单的电话面试,都不知道靠不靠谱,我怕是传销。然而,在生存的重压下,他还是去了。
此后他的行踪变得异常,自尊心极强从不向朋友借钱的他开始不断地向朋友借钱,家人始终联系不上他,直到两个月之后,李文星遇害的噩耗传来。
媒体爆料,李文星遭遇的骗局是传销组织冒充知名企业,在网上以招录的名义将前来求职的人骗至传销窝点,然后对其进行控制。
有人说,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生连传销组织都识别不了,这么容易被骗,连这点鉴别能力都没有?
3.
其实,不是他没有鉴别能力,只是太焦虑太着急了。
而李文星的焦虑也是大多数年轻人的现状,各种各样的压力容不得我们去多加斟酌。
在那个贫瘠的小山村里,李文星是全村人的骄傲。而现在毕业一年多他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来自贫寒的家庭,父母辛辛苦苦供完他读大学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毕业之际又花了一万多块去上培训班,但自己还找不到工作,别说赡养父母了,连自己的生存都保证不了。而父母又年事已高。
同学朋友已经陆陆续续的找到了工作,而自己还不能自食其力。
这些都是他不得不顾虑的现实问题。正是因为这些,他才失去了判断力。
其实,陷入传销组织之后的李文星是至少有2次获救的希望的,然而因为家庭环境,他错过了这2次机会。
第一次机会
李文星被传销组织控制后,有一系列的反常行为可这并没有引起家人的注意。
在他去天津的第一天晚上,妹妹打来电话询问,而当天下午就到了静海的他却说自己在滨海找个小旅馆先住下,这两地之间相距80多公里。此后,他就在天津和石家庄之间不断切换,一旦妹妹说要来看他,他就推辞自己在另一个城市。
6.28日,李文星再次出现,他联系了母亲,说自己忘记了父母的电话号码,要求母亲把电话号码发过去,而父母的电话号码已经多年未变更过。7.8日晚,他再次给母亲打电话说“谁打电话要钱你们都别给“,然而这一切反常行为都没有得到重视。如果家里在一开始就能意识到李文星可能遇到了危险并及时报警或许他还能活着回家。
第二次机会
8.3日,封面新闻通过“有问“平台联系到了知情网友。该网友称自己也被骗到了那个组织。他见到的李文星沉默寡言,每天静静地发呆。
能顺利从传销窝里逃出来的人肯定是冷静、温和的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冷静的头脑,迅速捕捉逃脱的时机。而整日神情呆滞的李文星没有寻找到逃跑的时机。
4.
父母的文化水平和见识,决定了你的人生起点,而生活环境决定了对世界的认知。于寒门学子而言,在社会上的第一步就是谋求生存。这是李文星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也是千千万年轻人不得不跨越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