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山势”起伏找路
登山,要顺着山势的起伏找路。且不说泰山、华山、峨眉山等大山了,就连北京故宫后面的小小的景山,也找不出一条笔直的到达山顶的道儿。攀登知识的山峰是不是可以有一条笔直的直通山顶的大道呢?我看没有。
学生掌握知识的道路,不是前人在发现科学真理时所走过的曲折道路。他们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前人已经总结出来系统的科学知识。但是,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对知识的掌握,并不是一条直线,往往也需要必要的迂回和反复。这不仅由于客观事物和知识的复杂性所决定,更主要的还有认识上的原因。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在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学习阶段,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总是有不同的年龄特征和认识特点的,因此,需要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各个方面加以引导和讲解,顺着只是山峰的起伏,引导他们前进。
好的科学著作不一定能成为好的教科书,好的科学家不一定是好的教师,因为这里面有个教学的问题,有个适应学生认识过程的问题。领导学生攀登知识山峰,一般说来,要善于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具体到抽象,由懂、会到熟、巧。理要讲的透彻,作业要安排的适当,复习巩固要紧紧相随,前后呼应。重要而又比较难懂的地方要多讲,比较易懂的地方可适当少讲。用这种方法讲学生不懂,就换另一种方法讲,碰到悬崖上不去了,则另想办法找上山的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当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在学习上就比较容易接受,前进的也快些,如果硬要找一条直路,不管在学生的认识上前面横着的是悬崖绝壁还是激流,硬要学生往上爬,其效果必然不好,走一程还要退回来,另寻路走。因此,一个好的教师,在讲课是要注意研究怎样才便于学生接受,要顺着知识山峰的起伏和学生的认识特点来找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