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长沙: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看了抗战片时,我一直在想如果我处于战争年代,我自己是一定会变节当汉奸的。

因为敌人的酷刑实在可怕,鞭子抽、剐肉、火钳烤甚至是电击以及注射病毒,自认为绝对没有挺下去的勇气,也没有咬舌自尽的胆量。

所以什么缴械投降、委曲求全绝对能用在我自己身上,我甚至都能想到我会用什么言语来安慰自己,类似于活着才有希望,活着才是一切云云。

我一向知道自己是个胆怯懦弱之人。

但是这一切在我看了《战长沙》后想法得以改变,我或许并不是一定会当汉奸,只是之前一直没有被电视剧营造出来的国破家亡、烽火硝烟的乱世所感染。

什么得过且过没有真正的家,什么明知是死亦然壮烈赴死,甚至是那种面对战争个人的巨大无力感。

《战长沙》这部剧都表现的特别到位,让我好像身临其境。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战争长的看不到未来没有希望,

前线一次次的艰难抉择,

生离死别、白发人送黑发人一次次的痛苦,

枪林弹雨、敌机轰炸下整日恐惧着、害怕着,

热血儿郎们心里面还持续纠结着

是为了父母亲人守着家,还是为了国将生死置之度外与侵略者一战。

我亦跟着感同身受。

编剧在豆瓣讲了民国时候一个真实的事儿。有军人接受报纸访时问,记者说:“你想过抗战胜利以后你会干什么吗?”军人很肃穆:“那时候我恐怕已经死了,这场战争,我们当兵的可能都是要死的。”

如此的决绝。

一座座城破,多少的枯骨,多少的血,多少的泪,多少的害怕与无助。

多少人想着与其等死,与其仰人鼻息,与其苟且偷生还不如去英勇赴死,或许还能为后面的人争上万一之希望。

处于那个时代,很多人或许自觉不自觉的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因为有了比生更重要的东西,也有了比死亡更可怕的的东西。

我记得有一段《战长沙》里女主湘湘问男主顾清明: 为什么非要去战场、去前线。

顾清明: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结尾彩蛋到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