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敦,字处仲,出身琅琊王氏,为王导堂兄。
敦相貌俊秀,生性洒脱,善评鉴人物,精通《左氏春秋》,尤喜清谈,深得族兄王戎赞赏。
初,敦迎娶武帝女襄城公主。
敦如厕。厕室置漆箱,箱内干枣数枚,本为掩鼻之用,敦以之为厕内果品,遂食之尽。
既还,婢女端盛水之金澡盘、盛澡豆之琉璃碗以侍之,澡豆实为洁手之用,澡盘实为洗手之用,敦将澡豆倒入水中,一饮而尽,谓其曰干粮。众婢女莫不掩口而笑。
世人皆以为敦虽出身名门,却素来粗鄙,不识精致生活,然琅琊王氏乃顶级豪门,敦亦有非凡见识,唯不喜世家贵族奢侈之风也。
元康九年,贾后废太子司马遹,送其至许昌幽禁,严禁东宫官属送行。时,敦为太子舍人,违禁令,与江统、潘滔、杜蕤、鲁瑶诸同僚立路侧,望司马遹痛哭拜送,时人称其忠义。
敦素慕曹操创不世之功勋。每饮酒,辄咏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边咏边以如意击打唾液之壶,壶口尽缺,可谓豪气冲天、神态自若。其不拘小节、志向高远若此。
青壮之时,曾沉迷女色,以致身体损亏。众人劝其节制,敦曰:“吾竟未察之,此事易矣!”遂大开后阁院门,将十余婢妾悉数遣之,任其所归。其不失雅稚若此。时人皆言敦之志不可夺也。
东晋建立之初,王敦掌握朝廷兵权,王导执掌行政大权,王家权势如日中天。
王敦野心勃勃,桀骜不驯,令元帝司马睿为之忌惮。
于是,元帝启用刘隗、刁协,以牵制门阀士家大族,各大士族多有不满。然,元帝加快皇权集中步伐未止,门阀大族被迫应对皇权挑战。
王敦以“清君侧”为名,于武昌起兵,元帝调遣军队应战,却节节败退,王敦不久攻进都城建康。
其后,元帝命百官面见王敦,任其为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江州牧、封武昌郡公。于是王敦重撑军政大权。
元帝死后,明帝继位。其文才武略,爱戴将士,安抚百姓,颇有作为。
随时间推移,明帝察朝堂反对王敦政治势力逐渐生成,便暗中培植势力,等待除敦时机。
王敦亦有所察觉,除去甘卓,任用亲信,大肆屠杀元帝心腹。
其后,王敦病重,司马皇室及门阀士族开始反击,其不甘坐以待毙,匆忙发动二次叛乱。
元帝果断命司徒王导为大都督,温峤和卞敦守建康,应詹守朱雀桥,苏峻、刘遐、祖约、陶瞻等并讨王敦。
时,王导率王氏子弟为王敦发丧,众人皆以为王敦已死,晋军士气大振,终大获全胜。
后,王敦病逝。元帝下诏追捕叛乱余党。
王敦尸体被挖掘,焚毁衣服,跪地斩头示众,死后不得全尸。
王含逃亡途中溺江而亡,钱凤被周光杀死,沈充死于旧将吴儒之手。至此,王敦之乱完全结束。
因平王敦之乱,遂产生诸多新贵,如苏峻,其野心日渐膨胀,再生叛乱。司马皇权仍未延伸,其后更加衰弱。
纵观王敦一生,虽不得善终,后世对其豪迈、魄力、率性亦有褒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