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晨间导读
在认真的过程里,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每一个环节都在对信息进行着筛选和扭曲。这个信息加工过程对大脑自动化的完成,快到令你难以感觉,最后你形成了对某个事物的观点和看法。
而认知加工过程的独一无二性,决定了每个人认知结果都是独特的。比如如果你听到有成员将5日挑战目标设定为坚持每天都笑,这一刻你得到的认知加工结果是什么?我可以分享一下我的加工结果,我的大脑浮现了一个女孩笑靥如花的美好面庞,然后我的嘴角泛起了微笑,为什么我的大脑加工结果是这个呢?因为曾经我在直播的时候听到一个女孩说,我已经很久没有笑过了,那一刻我的心都是揪起来的。所以在你的标准看上去这个目标好像如此简单,但是对一些人来说,这已经是值得为之坚持和努力的一小步进展。
在这里,我想给你分享一个小故事,说的是有一天,一位商人,一位医生和一位艺术家三个人沿着一条街道走着,他们要去神父家吃饭,到了神父家以后,神父的小女儿请艺术家讲一个故事。艺术家说,今天我圆肩而行,看到天空映衬下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苍龙,它那暗暗的金红色,在落日的余晖中伴着星光愈加的鲜红,这时候我多想画这一切,让那些认为我们的城市并不美的人来看看。小姑娘想了一会儿又转向商人,也请他讲一个故事。于是商人说道,我也想一个有关大街的故事,我一路行走过来恰好听到两个小男孩在谈论他们长大以后要从事的事业,一个男孩说他想办一个冰淇淋的小摊,而且要摆在两条街道的交汇处,紧挨地铁的入口,这个男孩将来一定是一个好商人,因为他认识到位置就是价值。最后医生也给小姑娘讲了一个故事,我看到一个橱窗从上到下都摆满了各种药品,这些药品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同时橱窗上还排列着长长的清单,我看到很多人都停留在橱窗前,我知道他们正在考虑这种药是否对他们有效?小姑娘问医生道,你说的这个药房是在查尔斯大街上吗?医生点了点头,那你说的街道在哪里呢?小姑娘问商人,也是在查尔斯大街上,商人回答道,我说的也是呢,艺术家也这样说。
这个故事很简单,但却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心理学故事,三个人同一时间走在同一街道上,看到应该是相同的客观事物,但是他们眼中的街道却各不相同。艺术家眼中的街道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线条、形状和色彩在此共同构成了一幅图画。而商人眼中的街道则是一个与生意场有关的地方。而医生眼中的街道是那些希望调理自身健康的人群所在。
停留在艺术家眼中的猩红的天空,同样也停留在另外两个人的视野当中,但是他们却完全没有注意到。
我给你分享这个经典的心理学故事,就是想引出我们认知过程当中知觉筛选的问题,及每个人存在选择性的知觉。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有兴趣、有目的地,把某些刺激信息或者自己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加工的过程。就像我经常说的孕妇现象,很多怀过孕的女性都有这样的感觉:自己肚子大了以后发现满街都是大肚子,这就是你的知觉,做了新选择的原因。
这就好像舞台上的聚光灯,虽然舞台上的表演者众多,但你只是关注了聚光灯所指向的那一位,想象一下整场表演下来,如果你要描述这个表演的内容,那些没有在聚光灯下的表演者,他们表演的内容你是不是很难记起来,对,因为你把他们当成了背景。还记得还记得在七天营里,带你回忆早期记忆,你是黑暗痛苦的记忆多,还是欢乐高光的记忆多呢?因为你存储记忆的时候也进行了知觉的选择性,也许父母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在批评你,但你选择性的关注了父母批评你的时候而已。而且七天营里,我也分享过有趣的双关图,问你看到的是老妇人还是少女,答案取决于你选择把照片上哪个部分作为背景,哪个部分作为关注重点。
受历史经验的影响,每个人习惯选择哪些内容进行知觉,会存在稳定性的偏好。比如一个男孩带着他的女朋友去选择一台笔记本电脑,当销售人员介绍完这台电脑时,男孩记住的往往是配置怎样性能好不好,而女孩对电脑的印象却是颜色好不好看,造型美不美观。如果男孩认为电脑配置很好性价比很高,选择这台电脑很不错,可是女孩完全有可能因为颜色难看,分歧就此产生。
那知觉选择性的特点会对我们的行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那我们又该如何调整知觉的方向,以便让自己更加容易坚持行动呢?
第一个知觉选择性,你要选择对标自己的目标,而不是他人的结果。比如在行动营里有船员在登船时给自己定下的成长目标是坚持15张全卡登岸,因为自己已经很久没有打穿过一门课程了,如果能够实现这个小目标,其实相比过去的自己就有了进步。但是在航行过程当中,知觉选择性的方向开始偏移,看到其他人打卡内容,自惭形秽,觉得自己逻辑性和表达能力与别人都有差距,本来达成全卡已经是达成了既定的目标,结果不愿意给自己满分,硬是要给自己低分。为什么知觉方向会漂移?因为在以往的经历当中,鲜有自己的目标,都是靠跟别人比活着,所以知觉选择性,稳定在与他人对比的方向上,即便自己立的目标也从来没有在这些方向上紧盯过,盯死过。
第二个知觉选择性,就是要选择看到自己已经取得的一小步进展。在这里我说的是,我们要习惯性的看到一小步进展的价值。行动力弱的个体,往往都是全有全无思维,不完美就等于是零,最好一步到位,如果一步到不了完美,那这一步就毫无意义、毫无价值。比如经常说,“我觉得我没有什么收获,我觉得我不知道要怎么做,我觉得我就是改不了”,在这些自动思维的背后就是长期的一种知觉取向:即收获一点点,能够做到一点点,可以改变一点点,这些都知觉不到,视若无睹,但现实的情况是大收获,大作为大改变都是由一点点积累而来。
第三个个知觉选择性,是不能只看增量,不看存量,只看到自己匮乏的资源,没有看到自己已有的资源。在我的船员航海日志里,讲述了一个励志哥花树的故事,如果你感觉到自己人生很匮乏,而怨念没有改变资源,不妨看看在极限资源情况下,花树在努力过一个怎样精彩的人生。当这些焦点始终聚焦于自己已有的资源时,会把资源挖掘到极致,行动力量其实就已经足够,但如果总是聚焦在自己匮乏的资源上,自然没有达成目标的底气,知觉筛选过程是我们认知过程当中的一个必然过程,无论你试图多么客观的看待一个事情,你的脑袋宽决定,你只能聚焦一部分的信息,你会选择性的组合一些信息,而忽略另外一些信息,得到自己愿意相信的结论。当你了解了知觉的这个筛选过程,你就可以通过调整这些注意方向以及主观加工过程去构建一个全新的世界了。其实过去的两个星期里,你不就是这么干的吗?你也是因为这个调整,才变得更加充满力量。
好了,昨天你定下了行动周要完成的5日挑战目标,加上15张卡登的目标,这两个目标你还需要坚持四天就能够实现了,在最后的四天里,你尝试用今天所学的知觉选择性的新认知矫正一下,之前会抑制你达成这两个目标的知觉选择性的方向,换上一个新方向,看看你会有什么样的新体验,感谢收听今天的晨间导读。
当日打卡输出
知觉特点 与 行动力
A.知觉选择性的特点会对我们的行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B.我们又该如何调整自己的知觉方向,以便让自己更加容易坚持行动呢?
知觉具有选择性,
把一些刺激当作 知觉主体-关注,
其他的信息作为 知觉背景-忽视。
知觉取向具有稳定性,
悲观的人总易触景伤情,
乐观的人总是热情满满。
所以,习惯性的,稳定性的 知觉取向。
总是让你 习惯性的关注某些东西,而丢掉某些东西。
比如:
1.比较思维
关注的 有可能是别人,(别人是主体,被关注)
丢掉的 就可能是自己。(自己是背景,被忽略)
2.全有全无
关注的 是完美100的执念。(只有100才有意义)
丢掉的 是点滴进步的价值。(100以下是背景,被忽略)
3.只重增量
关注的 是你缺失的东西。(是你关注的)
丢掉的 是你掌握的资源。(是你忽略的)
怎样做?
1、对标自己的目标
改变,必须立足自我当下,我是出发点,也是终极彼岸。不要丢了自己,因为你一旦陷入比较思维当中,容易让人关注焦点发生转移,转向他人(目标漂移)。你就没有创新了,你就消失了。
2、不要全有全无的完美主义观点,珍重自己的点滴进步,坚持微小持续的变化,肯定量变。自我效能提升的正向循环。
3、立足自己的存量,向花树学习,盯住杯子的下半部分,找到行动的内在资源,充分利用这些已有资源。
如何才能积极行动、积极行动、积极行动呢😺
知觉并锁定自己当下的(不是别人的)目标,目标不漂移。
坚持细微持续的改变,提升自我效能。
充分聚焦、调用存量资源,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自己的)目标——过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