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句俗语: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此谚的意思是:即便是不贪赃枉法的清廉知府,一任三年下来,仅仅是理所应有的各项陋规收入也会多达十万两白银。如果是贪心枉法的知府,那更不知道要捞取多少好处啦。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官场陋规颇多,潜规则给官员带来的各种优待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上到首辅丞相,下至九品官吏,他们将这套正式制度下衍生的潜规则玩得炉火纯青,不亦乐乎。但是对于百姓和国家来说,这种潜规则的打击是毁灭性的。违背规则的都会被撕成碎片,放任潜规则却会带来无法预估的后果。
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究竟什么是潜规则?
《潜规则》一书的作者是吴思先生,他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一直从事文化工作,对历史颇有研究,吴思善于分析、深挖历史事件背后的东西。针对古代官场最普遍的陋规现象,吴思先生将其整合、总结出一套理论,这就是潜规则。
一、潜规则的定义
潜规则是大家私下认可的行为约束,当事人将正义规则的代表屏蔽在局部互动之外。
二、潜规则存在的原因
一种事物的存在,必定有着需求的市场。
每一种职业都有着行业内约定俗成的规矩,农民有农民的狡黠,商人有自己的圈子,官员作为士农工商之首,必然有着众人私下达成的默契。
古代官员的俸禄很低,想要过上体面的生活,这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
陋规应运而生。下属逢年过节要送礼送钱,外官进京有“冰敬”、“炭敬”,既然大家那么识趣渴求进步,作为上司自然要给下属多多担待美言几句。
既然这种行为对你对我都没有影响,那为何要拒绝呢?
至于百姓,谁又在乎呢?
三、潜规则的影响
官员的工资是有规定的,那么这些额外的钱是从哪来的?
额外的赋税。
正常渠道是没有办法获取大量金钱的,官吏就从那些在地里刨食吃的百姓身上搜刮。每一个朝代的初期官员的剥削程度是很轻的,他们发现风险远远小于收益的时候就渐渐放开手脚。对于百姓来说,他们对于掌握着权利的官吏从骨子里就有一种畏惧,并且申诉的代价远远大于回馈,所以,民不与官斗的局面就此形成。
底部的官员要求上进,那就要收取各种名目的赋税给上官输送利益;上层官员家里的妻妾要打首饰,儿子成亲要办宴席,自己出门要坐轿子,还有七大姑八大姨等等穷亲戚,所以就接受下层官员的贿赂,并且许下承诺:好好干,老夫罩着你。
就这样,大坝上的小渠仿佛是蜘蛛网一般,越来越密集。百姓困守土地的死亡率远远高于造反的死亡率的时候,那么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拿起锄头。终于,大坝决堤。这时候端居高位的皇帝发现,自己的天下已经烽烟四起,朝代更迭就在眼前。
本书中,给我最大感触的就是海瑞的劝谏。他上书请求皇帝按照洪武年间的律法惩治官员,尽管他们心里清楚现在的皇帝没有绝对的权威绕过文官集团施政,不会采纳海瑞的谏言,但是所有人都对他抱着敌视的态度。
谁嫌钱多?
海瑞的做法从本质上来讲,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他损害了绝大部分官员的利益,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叫海瑞。对于政治,海瑞并不理解;对于潜规则,海瑞同样不理解。
潜规则不只是古代官场的专利,我们需要海瑞这样的卫道士。猛虎如果不关在笼子里就会伤人性命,洪水不加以疏导就会造成洪灾。对于潜规则,我们要利用法制加以约束。
如同不可能出现绝对公平一样,潜规则也不可能被完全抹去。只求多加了解,尽善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