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作者梭罗在1845年的春天,在老家康科德城的瓦尔登湖建起了一座木屋,和动物们为伴一起生活,事事自力更生。才写出了这本《瓦尔登湖》。
在其中一篇文章《种豆》中,梭罗表达了自己能像普通农民一样付出劳动,并收获的喜悦。他并不是为了自己生活的需要而种豆,而是为了自已的自尊心。通过自己亲自种植,收获豆子,并将多余的卖出,梭罗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劳动所带来的人生的快乐,他想看看自己一人独自隐居,可以如何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幸福。
梭罗性格中最吸引我们的可能就是那种与我们的性格最不同的东西,就是他整个人的独特性。隐居的梭罗就像个个隐士,他可能时常觉得那山、那水比那人更与他相投,山川草木均是他的知音,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们都是梭罗的知心朋友。
梭罗试着自己光着脚丫干活,给豆子除草松土,他独自一人慢慢干着活,像他说:
“这就是我的日常工作。因为我既没有牛马相助,也没有雇短工或者童工帮忙,更没有采用改良农具,我干的活儿非常慢,这么一来我就跟豆子相处格外亲昵。反正用手干活,哪怕到了做苦工的份儿上,也许断断乎算不上赋闲的最坏形式吧。”
即使别人已经在锄地,只有他还在种豆;过往观光客拿他的豆子和一路上看到的庄稼对较,他也不气垒。
8.75美元,这是作者在林中种豆的收获。但是他实际上所获得的东西价值远远超过了这8.75美元。关于种植、锄地、收获、打场、拣拾、出卖的经验,了解豆子以及品尝它们,在劳作的时候与自然的交流和与历史的沟通,梭罗在种豆时,也种下美德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耕种劳动是农民的日常,梭罗在种豆时也拉进了和农民邻居们的距离,体验了真真实实的淳朴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