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上,真靠得住的就两种人:一种是笨人,一种是直人。笨人没有心眼儿,直人不使心眼儿。
——源/ 《大明王朝1566》
前段时间看袁袁的公号里提到了《大明王朝1566》里的老演员,加上那些年很火的《明朝那些事儿》也看过几本,就贼有兴致地把电视剧翻出来看看。
分分钟有双商被碾压的感觉,对嘉靖打的哑谜看不懂,大臣们的政治嗅觉也不具备,真要活在那时候又有报效国家之志,我还是去抗倭吧。
这部剧出彩的人物有很多,刻画的都挺丰满,仿佛带着男主光环的海瑞算一个、翰林院的高翰文、颇有文人气节的商人沈一石。
今天是聊人,我想聊聊这三个人,嘉靖虽说了两种人:直人和蠢人,剧中我好像没看到有谁蠢的,蠢是没有心眼,只一心一意吗?剧里的一心一意是权衡后的,知道该忠于谁,但是并不蠢,那就来说说这三个直人。
有才华而不经世事—高翰文
“以改兼赈,两难自解”这个对于改稻为桑的执行方针伴随着高翰文出场了,他的第一幕是在小阁老的书房,小阁老掏出来珍藏的文房四宝送给他,从高并无波澜的表情和身体姿势,我当时的OS:这人想必是个刚直的人。
等到后来再见了胡宗宪,从最初的空有书生气的高傲到抱拳请部堂赐教,能看得出来也是个一心为民做实事的人,只不过坏在了“不经事,不知事之难也”
高翰文的直是很纯粹的直,心眼少,胡宗宪劝告他这次回去出狱后就不要做官了,他不适合,一开始还不明白,再到和海瑞碰面,海瑞一猜便知原由,两下对比,高知道了自己的政治嗅觉不够灵敏,后来也弃政从商了。高翰文是个可靠之人,品性高洁,虽说一开始对芸娘妓女的身份心存芥蒂,后来也是看清了芸娘,也很勇敢的冲突内心桎梏娶为妻。
要说高翰文是后知后觉的直,那海瑞就是先知先觉的直。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海瑞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话胡宗宪给了个新解:不问能不能,只问应不应该。
这句话我觉得是给了海瑞一个很好的注解,与过去传说中的蠢直蠢直的海瑞不同,剧中的海瑞是很聪慧的人。
拿沈一石用挂着制造局的船运粮去买地这事举例,杨金水一听说这事就很气愤:这是给皇帝脸上泼脏水。看到这里我很疑惑啊,没看懂,直到看海瑞的手下田县丞说:“太好了,现在这个担子让朝廷接过去了”,海瑞的反应是:这是打着朝廷的招牌来贱买土地,皇帝都要来买百姓的土地了,不给百姓活路,百姓怎么想。
看到这里是着实佩服,光知道这个消息我是看不到背后那层意思的。说这个例子是想说明海瑞的聪明,以及他也能看到官场上的利害关系,党派之争,也知道这个大明朝从根上都烂了,但是无人敢言。海瑞不是愚勇啊,都懂,还是去做了,写了天下第一疏,把嘉靖气的请了言官们一个字一个字的回怼,这是真的勇士,真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了。
斯文人—沈一石
沈一石在死前的举动让我为之动容,这是个有气节的斯文人。要说直,和前两位还不太一样,他是看透自己结局直面接受的直。知道自己要死了,死前设计了一个大圈,把朝廷给耍了,还让杨金水平安无事,留后路让他保芸娘的后半生,最后把房子给烧了,敲着鼓雄赳赳地赴死。
从容而巧妙的设计然后直面生死的直,我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