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3日
那年我哥11岁,学习总是不好,就被迫离开了家庭外出打工。从此一个男孩穿着农村集市上买的粗糙衣服,走进了那个陌生的县城。在我印象中从此聚少离多,家里好像总缺些什么。
我只记得那是一家在县城街道旁的饺子馆。从那时候起,对我而言县城就不仅仅只是一个去卖菜的地方,不仅仅是陌生的街道,钢筋水泥建设的大楼,和农村人穿着不一样,打扮的很讲究的城里人,也不仅仅是走街串巷无数遍西红柿也卖不出去的苦涩,县城里的一个角落是我心里的一份牵挂和一个让自己感觉温暖的地方。
我记得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写作文,给某个人写信。我第一时间就想起来在县城里牵挂的那个地方。我用稚嫩的文字写下对远方的哥哥的想念。
后来,我哥对我妈说,他想换一个地方。因为他打工的那个饺子馆一月只给80元,他和同村的朋友找到一个每月100元的地方,是给人家蒸馒头。我妈痛心的说,"不要换地方啊,小儿。蒸馒头多挣20块,可是不能让你学做饭啊,把你送到挣80块的地方是让你学个手艺啊"。
我现在看到周围一些做父母的为了给孩子争取优质教育资源而想尽各样办法,尽力让孩子进名校,进重点班,找名师,去发达国家的学校。我会羡慕这些孩子。不过我现在觉得,我父母的爱和这些家境条件更好的人的爱是等价的。
我的父母也像万千家长一样,在尽最大的努力,为孩子撑起一片天,为孩子的前途着想。我父母的爱不会因为他们能提供的仅仅是一个做学徒工的机会而逊色于别的父母,尽管那些父母是为孩子争取进一流名校的机会。
今天我和一群人一起参加一个烘焙活动。里面的人携家带口一起参加,那些小孩子也是十一二岁,和父母一起悠闲地学习烘焙,享受自己的作品。我在想我哥还是这么大岁数的时候在饺子馆里是怎么度过的?没有父母和家人陪伴的他,在那个饺子馆过得好吗?在饺子馆里有没有人会在乎一个不起眼的小工?
后来,有一次我和父亲去县城卖菜时,我们一起去了那个饺子馆去看他。我只记得那是个很狭窄的餐馆,他当时正在忙碌,顾不上和我们打招呼。他的同事给我端上了一碗水饺,那水饺和我曾经吃的不一样。
那个餐馆是把水饺盛到酸汤里,上面还飘着点点葱花,我觉得那是我吃过的最好的水饺了。我记得好像只有一碗水饺,我爸没有吃。我吃不完,我哥的同事还故意吓唬我,吃不完不许走,吓得我赶快又扒拉几口。
在我们走之前,他终于忙完了,非常高兴地给我展示一本漫画书,让我带家去。那是当时非常流行的葫芦娃,我从邻居家的电视上看过这个动画片。我从没见过那么有趣的书,上面花花绿绿的,画了很多人物,和单调的课本完全不一样。
时间一晃而过,快二十年过去了。很多细节早已模糊不清,不过现在想来我还是会觉得温馨美好。回首过去,我发现生命最本真的东西并不是功名利禄,而是内心深处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