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根源,有很多的说法,有人说是源于货币超发;也有人说是源于银行家和投资人贪婪的人性;但就其根源,作者认为是金融领域投机行为,导致了企业家知识和政府经济权力的分离。那些正在拥有资金和权力的人没有创造力,或者说他们为了资金更为有效率的变现而采取了短期套利,但是长期隐藏和忽视风险的做法,而那些真正拥有知识和创造力的企业家却没有足够的资金,甚至有的企业或者企业家没有禁得起短期的利益的诱惑,将本来应该拥有长远产品和创新上在资金投入了当时高度投机性的金融市场。比如当时通用电气公司,英国石油公司等纷纷脱离其主营业务,大肆利用金融杠杆套利。
从亚当·斯密那个时代开始,经济学关注的问题并不是谁应该拥有资本,而是如何给那些碰巧拥有资本的人提供正确的激励措施。按照斯密以及波斯纳等人的观点,经济是“一个庞大的机器”,对于个体的激励就是这个机器的动力之源。斯密认为,自发秩序这只“看不见的手”能够促使所有个体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而做出最优决策,进而使得公共利益也得到保障。换句话讲,传统的经济学认为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激励机制,而不是一个信息系统。一个重要的经济学假设是理性的利益最大化者会对激励作出反应:如果一个人因为改变自己的行为而使自己所处环境发生变化从而获得更大的满足,那么他就会做出这样的改变。
经济学家所谓的经济机器不同于牛顿的物理学范畴的机器,经济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经济体内需要一个健康运行的知识,以及透明环境,即信息需要通过低熵载体实现自由流动一样。如果拥有经济权力的政府和机构,与拥有企业家精神、善于学习并能在反馈中积累经验知识的人,这两种力量相结合。才是真正的知识和权力的有效结合,才能推动经济不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