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当年,赶在粤语歌辉煌的时候我正年纪小,小姨当年还与我们住在一起,她的屋里满墙都是谭咏麟、张国荣、四大天王的贴纸,攒的磁带半人多高,她每次放学回家都是打开三洋录音机,找一个音乐台录歌。有的磁带录得次数太多,已经嘶哑难辨,但那时人们太爱粤语歌了,对于彼时港台明星的狂热,说真的现在即便是韩迷都无法相提并论。
因为那时我们对理想的渴望比现在更加、更加的纯粹和自由。
我的那个看三毛小说、听张国荣歌曲的小姨天南海北闯出去,20多年后虽然孑然一身,但是我想,她为理想和真生活付出那么多,自己是蛮可以无憾的。
同我小姨一样,那个粤语激扬的年代已然过去了。
此时,电视中突然听到汪晨蕊清澈透亮的粤语歌,陡然一惊,感觉自己失去了很多美好的记忆,已经被30岁男人的生活所消磨。KTV每次都会唱一首谭咏麟的《讲不出再见》,可是不会唱出那个心底深处的自己和显示出的自己,精神的相约割裂。
我们从来没有像那些年一样需要偶像,“男的不怕死、女的不爱钱”是真实的,在左的理想还并未被房价、生存所完全吞咽的年代里,我们是可以背上行囊为了一首歌去闯荡天下,崇敬“流浪”、“诗”、“摇滚”。
当理想主义消解后没有灵魂存生下来的人逝去,粤语歌承载了那些年我们依稀尚存的梦。这个梦有点沉重,当时的情歌有些直接了当的忧伤;那时唱歌的人太过于遥远,我们要唱出来才能触碰到外面的世界。
现在,当我听到汪晨蕊的歌,只能感叹当年的美好就是属于那个年代,那个遥不可及的粤语歌的理想时代。